唔濕身反向傘點解熱賣?【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7/06 15:18

最後更新: 2016/07/06 20:15

分享:

分享:

滂沱大雨中,即使一傘在手,也難保可全身乾爽而回,特別是上落車的時候,雨水總能夠乘虛而入,而手持濕漉漉的雨傘,亦少不免令衣衫、以及所到地方盡濕;近期時興的「反向傘」,用家免除了濕身、令所到地方濕淋淋的煩惱,但原來此聰明反向傘,由誰設計惹起不少爭議,英國、日本及台灣均有設計師指是原生設計。

聰明設計1:唔濕身

傳統雨傘打開時開口處向人、傘頂朝天,傘向外撐開、向內合上。雨水沾在傘的表面,沿著傘杆流向地面,會弄濕持傘者的衣服,「反向傘」的設計一反傳統,雨傘無論開合均向外,將傘面上的雨水「鎖」在傘內,做到最大程度的一滴不漏。將反向傘合起來,本來向內的一面,變成向外,傘子仍保持乾爽,因此亦可減少使用雨傘膠袋。

聰明設計2:開合慳位 上落車使用方便

對於駕車人士來說,反向傘可說是下雨天上落車時的「恩物」,因只需小小打開車門,便可開傘、收傘,免卻濕身之苦,而傘子表面不濕,雨水不會弄濕車廂。

此外,身處人群中時,傳統長傘子在打開、收起時均會影響旁人,但反向傘的設計,只要高舉傘子開收,完全不會影響旁人。

聰明設計3:擋風力強

由於「反向傘」是雙層設計,傘子抵擋強風的能力亦較強。

聰明設計4:傘柄可掛物、可獨自站立

部分「反向傘」的傘柄設計成英文字母「C」形狀,物主可以將傘掛在手腕,騰出雙手打機上網完全沒有問題,也可將購物袋等物品掛在傘柄上;其另一反傳統之處、是部分設計在傘子未收合時能獨自站立,用家有需要時可讓它「企埋一邊」,當然也可用作柺杖。

然而,反向傘亦有不足之處,其一是雙層設計、導致其重量較傳統傘重;其次是未有縮骨反向傘的設計,市民要隨身携帶非常不便。

在香港及內地,「反向傘」是普遍的名稱,內地淘寶網有逾千商家出售「反向傘」,價錢由最低35元人民幣至約70元人民幣不等,也有港在網上出售「反向傘」,售價約100元;台灣則被稱為「翻轉傘」;外國有雨傘公司稱之為「Inside out Umbrella」。

反向傘近年在網上盛行,但其起源地眾說紛紜,去年中英國工程師Jenan Kazim稱聲以其航空和海洋工程背景設計出反向收納傘KAZbrella,在眾籌平台kickstarter目前集資8萬英鎊,結果輕鬆達標,超額集資逾倍,每把傘的早鳥價為35英磅(折合約350港元)。

然而,KAZbrella成功超額集資消息一出,台灣便有報導指傘子的最早設計思維是源自台灣,發明人李盛群早於2004年及2006年,分別取得內地及台灣的專利證書,李盛群接受訪問時表示,當年他到訪東京車站,發現滿地濕濕,希望設計一把不濕傘、冀減少市民滑倒,之後花了3個月時間設計出「翻轉傘」,並成功取得專利。

此外,在台灣2012年的新一代設計展中,有參賽者以類似設計獲獎;而2013年的日本h-concept,亦發表了一款類似的新雨傘。

誰是原創誰是抄襲,難以說準。目前反向傘只限於直長傘設計,仍未發展至縮骨傘;到底哪地的設計師可設計出「縮骨反向傘」,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