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國產「裂」車謎團多 含糊交代難息風波

City

發布時間: 2016/07/08 08:00

分享:

分享:

據傳真社報道,共35列中國製列車要從新加坡返回原產地青島維修。(FactWire圖片)

作者FACEBOOK專頁

在新加坡行駛的中國製地鐵,列車變「裂」車,連帶令港人擔心港鐵的同廠列車會否也出事。列車安全事關人命,國產車給市民的信心又低一截,港鐵、港府不詳細交代,難息風波。

多次講過愛國言論的影星成龍,也曾經說,買電視要買日本製,因為「中國製的會爆炸」。此話當然以偏蓋全,但是背後所反映的,正是大眾對中國製造沒有信心,而近日的新加坡地鐵事件,恐再加深不信任。

2011年,新加坡從中國進口35架地鐵列車,全由南車四方生產,但只用了數年,就在26架的車身及重要結構組件上發現裂痕,據傳真社日前報道,全數要回收返到青島原廠修理。

雖然新加坡地鐵辯說,瑕疵不是結構問題、不影響安全,但何止新加坡當地民眾擔心,也驚動港人,皆因港鐵購入、未來將在市區綫行駛的93架列車,也是同一生產商,即使港鐵稱,兩車部分組件不一樣,但市民疑慮不減。

對國產車的憂慮難散,實因疑點不少。一是今次新加坡列車的裂痕事件,就遭質疑不是如此簡單,千里迢迢運去青島維修,單是運輸就要10日時間,且估計要維修至2019年,恐怕未必只是一些「瑕疵」。

且國產列車歷來的安全紀錄,相信港人亦心裏有數,例如2011年在上海,有造成近300人受傷的地鐵追尾事件,同年在溫州、震撼全國的動車事故,更是今次的同一涉事生產商南車四方。大眾對國產車的擔心,不是無因。

現今港鐵、港府的說詞,大多是叫市民不用擔心,但列車的安全,從來都是關乎人命,簡單的答案,港人又怎會收貨。這除了是加強對列車的檢查,更是要有說服力的具體解釋,為何本港列車比新加坡的同廠車安全,兩者的列車設計、使用組件具體有何不同,如何令本港不會發生同一問題。

更甚的是,現行事件更發展至大眾對港鐵、港府決定的質疑,認為在挑選列車供應時,程序不嚴謹、不是以安全行先,這種對行政的質疑,亦是打擊公眾對部門的信心,有關部門更需向公眾解畫。

例如據報道,原來在去年初,即尚在招標時,已有人向運輸及房屋局發電郵,「提點」當局指新加坡地鐵有問題,但運房局長張炳良昨稱,當局有收到,但他沒有看過,不過,究竟當時其下屬如何跟進?有否嚴正處理?抑或聯絡其他部門,其他部門又如何處理?就應該仔細交代。

至於對港鐵來說,更是要就招標解說,例如以往招標買列車的過程,不少長達14、15個月,在今次國產列車的招標上,則只有9個月,為何時間可以比以往短?又或港鐵在去年購入國產列車,惟新加坡在2011年購入同廠列車之後,曾多次發生意外,如玻璃爆裂、電池爆炸等,港鐵選擇生產商時,有否考慮過對方往績?又或在考慮過後,仍選擇的原因是甚麼?這些問題不解答,市民如何放心?

實際上,讓公眾信服的解釋,不單是幫助解決今次事件,更是為了未來,讓公眾找回對部門的信心,讓政府、港鐵在日後要推行其他鐵路政策或計劃時,不會處處受到質疑而困難重重。

且解釋不單要詳盡,更加要快,避免公眾每每思疑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之餘,更是以免事件燒下去,令公眾的質疑如雪球一般,愈滾愈大。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