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淡靜 名店紛提早減價吸客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7/11 08:00

分享:

分享:

全球經濟下行、訪港旅客大減,加上網購盛行,本港零售首當其衝,不少名店或商舖均提早1個月減價促銷,記者所見本港兩大購物商場大部分店舖均減價,最低減至3折或半價。

業界坦言,提早減價只為「去貨」。有業界及工會透露,部分僱主已開始扣減前綫銷售佣金、及要求減租等方式「救亡」。有連鎖時裝店部分分店成功爭取、獲業主減租3至4成,但業界坦言寧願加租也不願減租而沒生意。

本港零售銷貨值連跌15個月,今年5月零售銷貨值按年跌8.4%,較4月的7.5%擴大,跌勢不止,零售業界紛紛減價,記者到九龍塘又一城及銅鑼灣時代廣場,發現大部分名店均減價,最低減至3折(見表)。

又一城PAGE ONE書店推震撼減價,以往罕見公然減價名店如英國珠寶品牌LINKS OF LONDON、時裝店Paul Smith、Armani Exchange、DKNY等也低至4或5折促銷,家居店ZARA HOME也減價最多5折。

時代廣場絕大部分時裝店推3至6折,部分更折上折,連卡佛也推7折促銷;但記者昨日所見,兩大商場的折扣未見帶來太多人流。

時裝連鎖店G2000也以低至3折促銷,其集團主席田北辰形容,減價只為「去貨」,志在減少淡市上的損失;他指消費市道去年3月開始下跌,本以為最多跌至今年4、5月,惟目前仍「狂跌」,今年4月數據較去年4月更低,認為本港市道是一池死水:「不可理喻、亦不可思議,這樣下去真是腳軟、好似無底深潭!」

他透露,部分地舖已獲業主減租3至4成,惟「這行加租、有生意做,永遠好過減租、無生意做!」他認為減租只是「無咁傷」,業界仍在「吊鹽水」,估計或有裁員等不利消息出現,促港府再與中央爭取開放自由行內地城市數目。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副理事長鄧祥勝認同,本地零售業正「吊鹽水」,奢侈品銷售尤其疲弱,面對慘淡業績,業界唯一招數是減價,今年夏日減價除了較以往來得早、力度亦更大,但效果只是「聊勝於無」。

除減價、促業主減租外,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指,有名牌為了節流,已減少前綫銷售員的佣金,有人更被減相等於人工的佣金,她指此舉會打擊行內士氣,亦會減弱行內人士消費,對整體市道有影響,或造成惡性循環。此外,中小企亦審慎招聘,多選用「散工」。她分析,部分百貨公司推「真‧減價」吸客招數成功,不少店舖仿效,惟放諸其他商舖,成效並不顯著。

香港化粧品同業協會會長何紹忠認為,除消費市道疲弱令減價催谷消費力度大減外,減價成為常態,亦令消費者感到麻木,削弱減價效果,業界難以「出招」扭轉劣勢,但認為零售之外要增值,如餐飲、諮詢等附加服務,以吸引其他消費。

撰文 : 張美琪 經濟日報記者
陳曉瑩 經濟日報記者
章淑廉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