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項目測隱疾成效低 價錢相差近千元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7/14 12:04

最後更新: 2016/07/14 12:04

分享:

分享:

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審慎選擇體檢計畫,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市面體檢服務五花八門。消委會檢視數十個不同健康檢查機構的套餐資料,發現部分套餐只由「專人」或「醫護人員」講解,例如化驗師或護士。消委會強調,所有化驗必須配合臨床身體檢查,化驗結果應由醫生解讀,避免錯誤理解檢驗結果。

近年港人對個人健康越趨關注,不少醫療機構推出健康檢查服務招徠。消委會指出,不同套餐收費有差異,即使基本檢查項目相同,但價錢可相差近千元,例如癌症是很多消費者關注的健康問題,部分檢查套餐會加入「腫瘤標記測驗」,雖可自由加檢,但價錢將相差近千元。

體檢項目五花八門,消委會指部分項目成效不高。(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消委會亦發現,無臨床評估和任何徵狀的情況下,很多常見的體檢項目,檢測隱疾的成效不高,並容易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的結果,舉例以「靜態或運動心電圖」作為檢測冠狀動脈疾病,在發病率低和沒有任何徵狀的人士身上,出現假陽性的檢查結果的比率高;以「胸肺X光」篩查肺癌,其敏感性不足,亦容易出現假陰性結果。

消委會引述衞生署指出,由於腫瘤標記水平可能只在癌症惡化時才增加,甚至由始至終不會增加,對於希望及早發現癌症的幫助不大等原因,認為腫瘤標記並非理想的篩查癌症工具。

消委會又指出,部分健康檢查項目可能帶有輻射或創傷性,例如X光檢查中會產生電離幅射,如過度接受X光檢查,可能影響健康;另「大腸鏡」檢查是入侵性醫療程序,涉及一定風險,可能出現併發症,如腹部不適、腸道刺穿或出血等,而在檢查過程中使用的藥物亦可能導致部分人出現不良反應,如無醫生指示,消費者不應胡亂接受有關檢查。

消委會呼籲消費者審慎選擇體檢產品,以及在體檢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撰文 : 陳曉瑩 經濟日報記者
鄺曉斌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