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英雄袁國勇 香港變差仍願盡力留守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7/21 14:52

最後更新: 2016/08/01 11:29

分享:

分享:

推開大門進走位於瑪麗醫院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即嗅到濃濃的化學藥水味,從頗殘舊的建築物中散發出來,一座座巨型儀器之間排得密密,醫生個個也是低着頭在做化驗。

這裏是香港臥虎藏龍之地,藏身多名國際級微生物專家,60歲的禽流感及沙氏(SARS)專家、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正是在這裏率領研究團隊,最先確認SARS是由冠狀病毒產生,他也在這裏研究禽流感逾20載,影響深遠。

袁國勇洞悉微生物尋找細菌的眼光,令他在國際間聲明大鵲,成為微生物學國際權威。這土生土長著名學者,回憶年幼時,卻是一段苦日子,住在東邊街沒有廁所的木樓,又窮又欠衞生,令他甚至染上肝炎肺癆。袁國勇回想這段日子,不單沒有歎息日子如何難過,反令他對香港感恩再感恩,

如果不是香港,不是香港大學,我今天無可能做到醫生,我很感激這片培養我的地方。

但這片教授愛惜不已的地方,過去數年急劇變差,袁國勇稱不能埋着良心說這地方變好,「現實是(HK)is not getting better, is getting worse」

但教授直言,除非這地方已不適合住下去,否則他會繼續留下來服務。不過,袁國勇給香港人一個忠告:

不要遠離事實,遠離事實真相的地方,只會愈來愈危險。

他觀察到香港正在遠離事實的趨勢。忠告擲地有聲,只怕當權有勢的掩耳不聞。

袁國勇接受專訪時,記者除了關心港人貼身的醫療問題,其實還很想聽聽這位德高望重、香港土生土長的國際權威學者,對刻下的香港困局,有甚麼看法?有甚麼出路?會否離開這片培育他的土地?

談惡菌時教授眉飛色舞,這刻卻沉靜下來,他回答得簡單直接:「除非香港無法居住,譬如香港鄰近的核電廠爆炸,食水受到污染不能再住,否則我也會留下來。」

袁國勇對香港的深厚感情,源於童年時的艱苦生活,但香港卻給予他成才機會,他也深受晚清一位來華行醫的英國醫生白文信(Sir Patrick Manson,見後頁另文)一生的嘉言懿行所影響,決定回報香港這塊培育他成為醫生的地方。

我很感激香港讓我能夠成為醫生,就算香港變得好差,也可以留下來,這個地方曾經培育我,我好想繼續服務這地方,只要仍然適合住下去。

沙氏英雄罕有地談起他的童年往事,袁國勇坦言自己來自貧窮家庭,「我是窮家出身,周身病患過肺癆肝炎,細時住在港島東邊街的木樓,衞生環境好差沒有廁所,眼見同樓好年輕的住客,只是發幾日燒便死了。所以,我能夠成為醫生,很感激香港給我機會,很感激香港大學培育我成為醫生,可以做的我會繼續做。」

袁國勇的父母及兄弟家人早在1997年前已移民新西蘭,父母幾年前已過身。

歎香港離真實愈來愈遠

雖然袁國勇一心要回饋這塊培育他成才的香港,但他承認「過去3年,香港的確發生了變化,香港情況的確轉差,有好多事件發生,我不能埋沒良心說香港現在很好」。

作為學者他常跟學生說,「愈接近真實醫生與病人愈安全,包括資訊愈接近真實,便愈安全。」他打了個比喻,若論科學水平,俄羅斯的大學不會比外國的大學差,但為何父母不會將子女送去莫斯科唸大學,而將子女送去哈佛、耶魯、劍橋、牛津唸書?

「因為天下的父母也是愛惜子女的,因此哪些地方的資訊、價值觀、所講所做的事,最接近真實,便對子女愈安全。反觀香港,現時所做所講以及價值觀卻愈來愈離開真實,這樣香港便會愈來愈危險。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相信無論建制或反建制人士,都會贊成我的看法。」

這3年來香港政局動盪,加上李波事件令人心惶惶,袁國勇給香港的忠告:「愈接近真實,香港能維持的機會便愈大,所謂真實,除了普世價值之外,其實還包括香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一國兩制可以令香港找到出路,但如何實施一國兩制呢?」他也坦承近年突然間一國兩制出現了好多新的解釋,亂況亦由此而生。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56期(收費閲讀),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香港變差 恐人才流失 我願盡力留下」。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