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黑:一場茶席一場戲

City

發布時間: 2016/08/10 03:00

分享:

分享:

有幸參加了一個茶課,遇上滿有修為的余文心老師。年紀輕輕,資歷卻深得驚人。她是借茶教我們體味人生,修養自己。

她說,茶席上發生的任何不如意事,譬如打翻了水、泡壞了茶、發出茶器碰撞的多餘聲音等,都是一個整體,要讓它發生、歷過,別卡在某個不完美的點上糾結,先走過去,不要判斷。茶出來的模樣本來就沒有好與壞,也不用介懷,不如乘勢學習原諒,下次再來。茶是來教我們悟自己,泡成怎樣,不過是反照和填補我們內在那個洞。

說得多好。再好、再壞的茶,還是要執起過,喝下去,放下杯,完成這個歷程的。茶器不只是工具,也是學習提起和放下的演練。我對此有過深深的體驗,一場茶席一場戲,像我二十年前投身的舞台世界,再美的演出也不過夢一場,搞過劇場和舞台的人會很清楚我在說甚麼。面對舞台,必須親歷目睹建立、拆掉、還原於無的完整過程,由裝場到拆場,由璀璨回歸零,本來就是人生綵排。

那,沒有茶器就不能泡茶喝茶嗎?為何要擔心這個呢?最原始的茶具都是廚房工具,你在廚房裏找到甚麼能代替的就用吧,走出形式和器執更重要。

在繁忙污濁的都市裏,我們對空氣和人流的不信任都不敢打開自己。老師說走到山上我們自然會張開雙臂深呼吸,而飲茶時,我們也同樣打開五觀感受茶樹給的自然氣色,宛如走進山林的體驗。這樣說,喝茶便是把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世界連結在一起的旅程,在細小的空間裏也能為自己創造出這片天地,生命變得豐富起來了。茶給了我們一次準備課去接觸自己的小世界和外邊的大世界。泡茶時是看自己,同時也能與人分享,與天地親密。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一場茶席一場戲」

撰文 : 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