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街市剩菜兼做義工 助己又助人
發布時間: 2016/08/23 00:03
最後更新: 2016/08/23 00:04
物價上漲,有多少香港人正倚靠街市回收的剩菜過活?
60多歲的芳姐與丈夫均依賴綜援生活,她滿足地說︰「拿了菜每日省十元八塊,以前較少食魚,現在每個星期可食多兩次,節省的錢可給丈夫看病。」
她5年前向慈善團體領取剩菜時,主動幫忙,獲邀當義工,展開了助己助人的新生活。芳姐慨歎,兩夫妻均已退休,但丈夫病痛多,只有當義工時,心情才稍稍放鬆:「在家看着他多病痛,很不開心,來談談天,開心一吓,放鬆心情。」
語畢,她再次掛起笑臉,向參加體驗團的年輕人講解整理蔬菜的方法:「要一塊一塊頭尾排好,太細塊就不要了。」
由受助者變恒常義工的,還有阿帶婆婆及「阿爺」,他們熟練地將瓜菜分類,本被棄於堆填區的蔬果,不消數分鐘已被整齊地放入一個又一個的筲箕。
阿帶自豪地說,分類蔬菜對她而言易如反掌:「我年輕時種菜的!蓮藕、馬蹄、菜心,甚麼都種過。」她一直不願說出自己的真實年紀,只提到她因女兒要北上工作,而暫時獨居。「與其一個人(在家)對着幾幅牆,不如出來傾偈!幫下阿公阿婆會較開朗、開心!不然我怎會只有7歲多(指心境上的年齡)!」她笑道。
民社服務中心約5年前開始推行「糧友行動」回收食物,現遍及深水埗、黃大仙、九龍城、屯門及油尖旺區,平均每日受惠人數達950人。以深水埗為例,職員周一至周六每晚約7時到石硤尾邨街市,向合作檔販收集剩餘食物,再由3位恒常義工分類、磅重後,透過抽籤決定派發次序。
民社上月以問卷訪問了105位來自屯門、深水埗及油尖旺區的食物領取者,逾8成人認同計劃能減輕經濟壓力,普遍每月省200至400元,部分恒常領取者更可月省1,000元或以上。大多數人將錢轉用在飲食、子女學習或保健開支。
「糧友行動」項目幹事趙子傑指,有街坊會由深水埗、白田、甚至大坑東步行半小時到石硤尾邨拿菜,長遠期望可建立社區互助精神,由受助者自發在社區回收及分發食物,現正試行項目,例如有居於在深水埗的特殊教育需要家庭會自發到連鎖麵包店領包再分發。
撰文 : 鄧穎琳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