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申請者嫌棄 華廈邨僅租出20戶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8/25 00:16

最後更新: 2016/08/25 00:16

分享:

分享:

公屋輪候排長龍,改裝自柴灣工廠大廈而成的華廈邨卻被申請者嫌棄。

新屋邨提供187伙,自7月中起預配單位至今開始入伙,卻只約有20位申請者初步接受,「去貨慢」相信與屋邨屬二級歷史建築有關,開放式單位但住戶不可以加建間隔,亦有申請者稱房署明言會加緊巡視,不少公屋申請者批評「派到有等於無」。

華廈邨自落成後在討論區引來不少議論,當中不少公屋申請者嫌棄單位限制多而拒絕入住,有公屋申請者指出,登記時始發現不能間房,只可以傢俬間隔,但傢俬又不能「到頂」,亦不可以在牆上、地上用釘,更指房署職員明言會經常巡查,所以拒絕入住。

華廈邨前身是建於1959年的柴灣工廠大廈,在13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房署稱改建過程中盡量保留了原有結構、外貌及間隔,為了符合現行建築物條例對住宅大廈的規定以及保育建築物,住戶會有額外的住房限制,例如開放式廚房、不可加建間隔等(見表)。

華廈邨位處柴灣港鐵站旁但仍不獲公屋申請者青睞,房署指於7月中為華廈邨進行單位預配,至今只約有20位申請者初步接受了編配;一家四口輪候公屋7、8年的陳先生(化名)亦獲編配選華廈邨,雖然屋邨難得位處市區,但坦言被居住限制嚇怕,更認為項目「改做辦公室好過」;亦有人指屋邨並非安居之所、「當是酒店住一、二天尚可接受」。

至於多少人拒絕華廈邨的編配,房署稱單位仍在編配之中故未能提供相關數據;房署亦稱,明白有關限制可能會對部分申請者帶來不便,若申請者拒絕華廈邨的編配,署方亦不會計算該次編配在他們的3次有效編配機會之內。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之一、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華廈邨地理位置佳,加上公屋申請上樓時間長,卻仍被申請者冷待,反映到申請者認為屋邨不適合居住而卻步。

他又指出署方數據指出華廈邨的改建成本每個單位達150萬元,較新建公屋為貴,而提供的單位亦不多,認為工廈不應改為公屋出租。

撰文 : 張美琪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