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年輕化 細個狂打機大個欠債又抑鬱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9/19 00:00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兒童倚賴電子產品情況惡化,衞生署發現有嬰兒最早在出生後1個月便開始接觸平板電腦;有預防及治療網絡成癮的機構指,有青少年由童年開始,先後沉迷綫上遊戲及網上論壇,最終因沉迷網購欠債累累,其後更確診患上抑鬱症。

東華三院心瑜軒主任陳美璐(右)指,有個案因沉迷上網,半年沒上學。 (經濟日報記者譚德潤攝)

東華三院心瑜軒於過去近4年共接到272宗與上網相關的個案,當中4成6涉及網絡遊戲,2成9個案涉及網絡色情,主要涉及12歲至29歲的青年人。

中心主任陳美璐指,求助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年紀最小只有10歲。18歲以下的求助者主要涉及綫上遊戲,18歲以上的則涉及網絡色情或暴力。有個案因沉迷上網,半年沒上學。

她稱曾有一名19歲少年,從小有社交問題,小學開始玩Game Boy,至中學時受同學取笑及排斥,改玩格鬥類綫上遊戲,透過相約網民合作升級,尋找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認同感及互相支持的感覺。

他其後逐漸沉迷網上論壇及討論區,每天起床首先是留意網民對其帖子的回應,在需要上學的日子,每天上網約4至5小時,放假則花近10小時上網。他成年後的更沉迷網購電子遊戲卡,認為能夠集齊一套是身份象徵,結果導致欠債近4萬元,其後更確診患上抑鬱症。

陳美璐更指有六旬婦因不適應退休生活,一邊上網打發時間,一邊進食甜品,導致超肥。

衞生署調查發現,經常陪伴學前子女使用平板電腦及電腦的受訪家長分別只有14%及12%,該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學生健康服務)鍾偉雄指出,家長不應將電子屏幕產品視作玩具,供子女自行玩耍,在「掃熒幕多過揭書」的年代,即使是玩電子智能遊戲,家長也應陪伴在側。

鍾又指,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可導致社交問題、網絡欺凌及肥胖等生理及心理問題。電子屏幕是大趨勢,對生活有一定的便利,但家長應從小灌輸子女正確使用產品的知識,令他們長大後獨自使用產品時,懂得預防上網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