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年長乳癌患者發現病徵後平均遲半年才求醫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9/30 17:44

最後更新: 2016/09/30 17:44

分享:

分享:

乳癌是本港婦女頭號癌症,每年逾3千新症,香港乳癌基金會研究發現,近9成年長乳癌患者發現自己有乳癌病徵後,平均待半年才求醫,更有近2成人延誤1年才求診,提醒乳癌存活率達84%,長者若發現乳房不適或異常應及早求醫,有晚期乳癌患者經治療仍行得走得去旅行。

現年80歲的崔太,在68歲時確診第2b期乳癌,她憶述當年有朋友突然患乳癌,故提高對乳癌的意識,有次自我檢查時摸到乳房有硬塊,但因40歲因病已做手術切除子宮、卵巢等,不相信自己患乳癌, 故未有立刻求診:『做了這麼多次手術,不會輪到我吧!』到朋友提醒後約1周便看醫生,確診後再接受手術、化療及電療等。

她坦言,化療期間辛苦,但有家人鼓勵,所以堅強面對:『家人對我好,我苦口苦面對他們不公平』。雖然2010年乳癌擴散到骨,變成晚期病人,但她仍然樂觀面對,至今行得走得,常去旅行、『學寫大字』。她亦在2013年飛往美國為同患乳癌的妹妹打氣:『有得醫當然要醫』,呼籲長者勇敢面對及接受治療。
香港乳癌基金會今日發表《 香港乳癌資料庫第8號報告》,統計和分析自本港49間公營及私營醫院、診所收集到的13265名乳癌患者數據;並訪問其中861名確診年齡為70歲或以上的年長患者,進行本港首個以罹患乳癌的長者為對象的研究,探討她們的乳癌狀況與其他年齡組別的差別。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主席張淑儀醫生指出,87%年長乳癌患者無意中發現乳癌病徵,近2成人出現病徵後逾1年才首次求醫,她們多達3成人確診時乳癌處於晚期(第III或IV期)癌症,反在3個月內求醫者只有14%屬晚期。而年長患者的乳癌「不太惡」,如較整體患者較少出現淋巴管入侵等情況。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名譽秘書兼老人科專科醫生李舜華指,不少長者以家人為先,如擔心影響家人婚期而延誤求診,又或子女擔心年老父母而拒絕醫療。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曾詠恆醫生說,臨床可見,約2至3成70歲或以上乳癌患者會拒絕治療,已較10年前的5成少。如崔太雖由早期擴散至晚期癌症病人,但願意接受治療,生活質素良好,呼籲患乳癌長者『給個機會自己』。

乳癌是本港婦女頭號癌症,每年逾3,000宗新症,確診年齡中位數是54歲,而香港女性患乳癌的累計風險隨年紀增加,50歲前每58人有一人,但70歲前風險顯著增加,每20人就有一人,隨著人口老化,料患乳癌長者人數亦會上升。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提醒,乳癌存活率達84%,長者和照顧者應扭轉『年紀大就不用醫』的謬誤,市民不應忽略長者乳房不適或異常(如皮膚出紅疹、內陷或無痛硬塊等),如有懷疑應及時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