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高學歷愈愛網購 人均年花1.5萬元最愛買什麼?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11/07 11:08

最後更新: 2016/12/09 12:38

分享:

分享:

消委會去年1月至2月至月以街頭訪問形式,收集1,010 名15 歲或以上曾於過去一年內使用互聯網的消費者,發現9成8受訪者對網購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因貨品價錢較實體店便宜、貨品符合期望以及貨品準時到達等,惟消費者缺乏對網上安全措施的正確認知,會構成網購風險。

調查發現,經常在網上購物的人以高教育程度、年青及中年人士為主,當中逾半擁大專教育程度的受訪者有網購,網購者主要因親友介紹,多透過淘寶、雅虎和Groupon進行網購,每次平均消費790元,每年的網上消費額中位數為3,600元,平均消費額更達15,250元。

當中一半的網購者每月至少上網購物一次,近9成的購買市場是「非品牌服裝」;其次為「書籍 / 玩具」,有53%的網購者購買。

此外,有3成非網購者因「擔心會洩露個人資料」而不選擇網購,「對貨品品質沒有信心或貨品與描述不一致」 亦佔22%,即包含着他們對假冒貨品的擔憂。

消委會又透過神秘購物、訪問及檢視商戶網站,研究消費者的網購經驗,留意到商戶的網址即使以「.hk」結尾並不等同網站是在香港營運,交易過程中,消費者或在不知不覺下被轉移到第三方平台購買附加服務,可能難以認定責任誰屬,在追討時有困難。

會方亦注意到普遍在網上出現的不當銷售手法,如有企業可能使用「滴漏式」或「分拆」的標價手法誘使消費者購買;商戶利用其沒有資格使用的品質標籤、使用過時的測試結果、或者商戶使用一些標籤去營造一個已滿足某些特殊品質要求的形象,但實際上使用該標籤的資格只需符合一般的法律規定,作具誤導性的推廣。

消委會過去3年每年接獲3300至5600宗有關網上交易的投訴,佔總投訴11%至18%,投訴行業以旅遊機票及電子產品等大額消費居多。

消委會舉例,歐盟、內地及台灣皆有立例容許7至14天取消網上交易或退貨的權利,建議由商界倡議或與大中華以及東亞地區的姊妹組織,探討建立一個一站式的網上糾紛解決機制平台,處理不需訴諸法庭的網上消費糾紛。

政府亦應研究為不同類型的消費合約制定強制性冷靜期的利弊,同時研究有關購買數碼內容產品的權利和補償措施的立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