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組織倡推癌症自費藥物「封頂」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12/02 16:47

最後更新: 2016/12/02 16:47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攝)

本港患癌人數趨增,新症個案十年間急增3成,而年屆20歲至40歲青壯年人士發病率亦持續上升。以年輕女性頭號癌症乳癌為例,患者年齡中位數更較外國地區年輕,創新癌症策略研究小組專家小組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指,港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歲約50歲,較海外年輕數年,且年輕患者趨增,相信與戰後嬰兒潮有關。

他表示,隨嬰兒潮過後,日後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歲將會上升,逐步與外國情況相若:「年輕患者多,早發現就減輕將來醫療負擔。」不過另一小組成員、香港醫學組織聯會前會長勞思傑認為,因應本港人囗老化,加上治療水平提升及人均壽命趨增,大部分乳癌患者可與癌共存10年以上,對未來醫療服務構成極大壓力:「社區服務不夠,即使幾多間公私院,都未能為患者提供心理、假髮等一條龍服務。」

由香港科研製藥聯會、癌患組織及專科醫生成立的「創新癌症策略研究小組」去年委託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就香港癌症策略展開研究;因應本港癌患確診至治療時間較長,公院資助癌藥種類少,提出將來改善癌患治療及成效的建議,包括按世衞建議採「以人為本醫療」的癌症策略。

同屬小組成員之一的醫院行政管理人邱家駿解釋,應於社區多設綜合跨專科癌症護理中心,予癌患者毋需頻撲返醫院諮詢治療用藥資訊;同時透過風險分攤協議,為患者自付的昂貴藥費「封頂」,餘數由藥廠負擔,予病人可更安心決定治療。小組報告已提交予港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