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物重生 助喪親者脫離憂傷 承傳溫暖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12/06 14:23

最後更新: 2016/12/06 14:25

分享:

分享:

(香港大學提供圖片)

親人離世故然傷心,但睹物思人,亦令哀痛縈繞不散。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與東華三院合辦「重織愛.念.情:創新善別輔導」先導計劃,協助近兩年喪親的人士,重塑已故親人的遺物,包括以逝世者的衣物或用過的布料,編織成靠墊,及檯墊等,避免睹物思人之餘,能透過遺物懷念逝世親人。

先導計劃引入源自澳洲一個創新的遺物重織計劃 (Woven Memories)概念,透過重塑遺物,為物件賦予新意義,從而轉化喪親者的哀傷。

正參與試驗計劃的張女士坦言,起初也會覺得遺物帶給人有「不吉利」的觀感,但當自己和家人在執拾逝去母親的遺物時,都不捨得棄掉,還主動要求保留一些有紀念價值的衣物,而家人亦即時分享對母親的回憶和懷念。張女士形容過程中,淚中帶笑、窩心。最終決定以媽媽用剩的毛冷,編織成百家被,送給自己的兒子,希望能承傳溫暖的感覺。

為計劃擔任顧問、Woven Memories創辦人Mary Burgess指,曾經有一位懷孕喪父的女士向她求助,指對於父親不能親眼看到孫兒出世及成長而感到惋惜,加上懷孕時賀爾蒙變化,情緒十分低落;而面對父親遺物,更時常提醒她這遺憾。

經商討後決定將該名女士的父親的衣服改造為嬰兒被,作為對孫兒的禮物,同時亦設計及選出了兩件父親的衣服,參與撕破的過程。最後,將嬰兒被交到該女士手上時,遺憾的感覺大大減低。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呼籲面對親人衣物而矛盾的喪親人士參與此先導計劃,喪親經歷撕掉了與逝世者的關係,亦撕毀了喪親者的未來;而撕破遺物的程序,能把失去逝者的負面情緒具體呈現,有助喪親者抒發其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