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棚仔市集」聲援布販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12/27 17:56

最後更新: 2016/12/27 19:50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龐浩吉攝

俗稱「棚仔」的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清拆在即,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發起布藝手作市集,聲援布販。

食環署早前強調,會於明年農曆新年後,將「棚仔」搬遷至通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主席何應開說,50位非持牌經營者中,政府目前只承認33個布販資格,另外17位則不獲承認,又指有31個布販堅持不接受政府提出的方案,強調會與17個不獲承認的布販共同進退。

何應開指出,雖然政府提出的檔販到臨時街市可獲8折租金3年,但租金昂貴會大大削弱他們的競爭力。他解釋,深水埗基隆街布販9平方米攤檔,平均月租只需300多元,但政府提出搬遷到通州街臨時街市,9平方米月租要逾2千元,又指政府提出每檔6萬元的賠償,不足以補足每檔價值數十萬元的布匹。

經濟日報記者龐浩吉攝

何又指,本月16日再與食環署助理署長開會,但只屬交流意見,署方並無提出任何新建議,又希望食衛局副局長陳肇始等「話得事」的官員親身落場視察,了解布販經營情況。

他期望政府可以接納關注組提出的13點方案,包括承認17位布販資格、妥善解決通州街露宿者安置等問題,若政府繼續單方面只提出搬遷方案,而不願意真正與布販商討,他們會堅持不遷不拆:「屆時我們會將所有布匹堆至布市場,讓食環署將我們連人帶貨清走。」

食環署回覆,該17名未獲登記的非持牌布販,只是以家庭成員、親屬或助手等身份合資或協助營運,他們聲稱長期經營的攤檔,其實是百分之百與持牌布販或獲登記的非持牌布販長期經營的攤檔重疊,政府難以就同一個檔位,承認超過一個營運者。

發言人又指,食環署會按原來的遷置時間表進行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