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劏房板間房戶月入增幅追不上加租速度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1/23 17:45

最後更新: 2017/01/23 17:45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去年12月於土瓜灣、葵青及深水埗區,訪問380多名居住在劏房、板間房及工廈等不適切房屋的住戶;當中逾6成居劏房,其次居床位、梗房或板間房。

調查發現,受訪住戶總住屋開支中位數為4500元,與2013年《關愛基金租金津貼》調查比較,升幅達36.4%,佔家庭收入的百分比中位數更由3成半增至4成,反映基層的住屋開支壓力愈來愈大。

扣除住屋開支後的剩餘開支中位數,雖然較前增不足1成,惟按同期消費物價指數上升逾10%,剩餘開支實際上卻有減無加。

是次受訪租戶的入息中位數,不足本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2.5萬元的一半;關住聯指,是次調查的住戶入息中位數,較2015年統計處調查11800元稍低,但承受的租金卻增至4500元,可見收入停滯不前,卻承受更大的住屋開支壓力。

於受訪380宗有相對固定收入及住屋開支的住戶中,近3成所繳付的住屋總開支,超過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關住聯推算,假設經濟環境不變,如3年後按過去十年工資升幅及租金升幅,住屋總開支多於家庭月入一半的比例,將飆升至近5成;當租戶5年後仍無法上樓時,就有超過6成租戶,即236戶無法通過租金壓力測試。

組織又指,現時已有9個受訪住戶收入根本負擔不起租金,每月要靠親友接濟或儲蓄,料5年後將會激增逾2倍至31宗,住屋開支造成入不敷支的情況。

關住聯調查員何智聰指,即使有固定收入,亦有近3成住戶,繳付的住屋總開支超過家庭月收入一半,反映住屋貧窮問題,「就算佢地要犧牲食都要拎嚟交租。」

組織建議,政府為輪候公屋超過3年仍未「上樓」的住戶提供輪候租金津貼,為劏房戶設立「租務穩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