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迷揭秘 14架消失了的叮叮去了哪裡?【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2/05 23:21

最後更新: 2017/02/07 14:30

分享:

分享:

電車在香港製造的情況。(Irene Flanhardt攝)

縱橫港島區的電車「叮叮」,是香港最懷舊及最平宜的交通工具之一,自1904年行駛至今已有逾百年歷史,11位對電車情有獨鍾的攝影師組成「追蹤電車隊」,多次進入電車廠,將鮮為人知的「叮叮背後」,用影像及短片紀錄下來,究竟「倒叮」是什麼?161輛電車、但電車有175個號碼,消失了的14架車去了那裡?電車廣告是如何煉成的?以下遂一拆解:

1.「倒叮」是什麼?

電車路軌時有耗損需維修,當電車走到修路的位置時,便需要倒車,行內俗稱「倒叮」。員工需要用一枝長長的棒子,將拖里桿倒轉位置;「倒叮」後,車長亦需轉換駕駛位置,由有椅坐的駕駛室、轉至只有企位的駕駛室。

因電車不能調頭,需由工作員「倒叮」。(Irene Flanhardt攝)

工作員將拖里竿倒轉。(John Yan攝)

2. 14個消失的車號

每輛電車的車頂及車腳均有一個編號,可說是電車的身份證,編號由1至175號,即最高峰時是有175輛電車,但目前全港只有161輛電車投入服務,那14個消失了編號的車去了哪裡?14個消失了的編號又是哪個編號?看下圖便可一目了然。據了解,消失了編號的車,有些是已損耗被淘汰、有些則已被撞毀,另一些則入廠維修。

圖中顯示出175個車號中,有14個消失了的車號。(資料截至20176年1月22日)。(Irene Flanhard提供圖片)

【延伸閱讀】叮叮車長背後辛酸 最難耐是什麼味道?

3. 120號叮叮有幾巴閉?

原來全港161輛正投入服務的叮叮中,120號車是現存最舊款、最經典叮叮,它仍保留著1949年戰後的風格及特徵,現時全綫只有一部,是電車迷最心儀的一輛電車;車內仍保留仿舊木藤座椅、鎢絲燈照明、木製窗戶等,其後樓梯梯級下有一個約可坐1人空間,原來是以前是售票員售票的地方。

由於每輛電車並非特定行走某一條路線,每天隨機分配,能否遇上120號車、便要看緣份了。

120號車是現存最舊款、最經典叮叮,仍保留著1949年戰後的風格及特徵。(資料圖片)

4. 叮叮廣告是如何煉成的?

「追蹤電車隊」將叮叮的廣告安裝、以縮時攝影拍成短片,將一個不簡單的任務,在短短約1分鐘時間內展現,以下是濃縮版本:

5. 百分百香港製造的叮叮

香港首批電車於1904年在英國製造、以組件形式運抵香港後再在本地工場裝嵌,及至1949年電車公司重新設計並開始自行組裝電車車身,仍在行走的120號電車便是百份百港產電車,由當時開始,無論是車架、底盤或是電車內的椅子,均是香港製造,椅子更是工人將木條逐條裝上。

電車在廠內製造的情況。(Irene Flanhardt攝)

電車的椅子是由員工以人手製作。(Irene Flanhardt攝)

6. 車廠內隧道十分狹窄

電車車廠內有一條非常窄的隧道,每日都會有電車駛過,工作人員需在狹窄的環境內工作。

電車廠內的狹窄通道。(Irene Flanhardt攝)

7. 車票打孔器

電車於1904年投入服務以來,一直以人手售票,並以人手用車票打孔器查票,至1976年後才改用收費錢箱,設於車頭司機位旁,乘客須自備輔幣,不設找贖,而車尾則裝有旋轉門柵;發展至今,已改為八達通付款了。

在1976年後已沒有再使用的車票打孔器。(Irene Flanhardt攝)

由饒宗頤文化館、追蹤電車隊及香港電車合辦的「叮叮去九龍」展覽,將於本周五舉行,策展人黃曼玲(Irene Flanhardt)指出,11名「追蹤電車隊」攝影師來自五湖四海,除專業攝影師外,亦有平面設計師、電台工作者,均是電車迷,希望捕捉電車的不同身影與市民分享。

黃曼玲希望,透過展覽分享他們追蹤電車的成果,亦期盼展覽可變成常設,讓更多人欣賞電車的美。(黃曼玲提供相片)

她表示,要完成展覽夢想毫不容易,最初向電車公司申請進入車廠拍攝,等了1個月才獲回覆批准,由於電車的維修及保養多在深夜進行,要拍攝電車鮮為人知的一面,就要在深夜進行,在過程中認識不少車廠員工,亦獲得不少電車知識。她希望,透過展覽分享他們追蹤電車的成果,亦期盼展覽可變成常設項目,令電車成為本港其中一個標誌,讓更多人欣賞電車的美。

『「叮叮」去九龍』展覽詳情

  • 展覽日期:2017年2月10日至3月14日(星期二至日,星期一休館)
  •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 地點:九龍青山道800號、饒宗頣文化館藝術館展室2及3

【其他熱話】春天濕氣重 邊部抽濕機「抽水」最勁?

【其他熱話】副學士人數跌 城專下學年逆市開3個全新課程

【其他熱話】捐賀年禮盒年花 新年不做大嘥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