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頸肉VS豬扒 脂肪含量相差17倍
發布時間: 2017/02/10 11:49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8
港人愛吃豬頸肉、豬排、排骨等,取自豬的不同部份。原來豬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各異,每100克豬頸肉含69.6克脂肪,同等份量的豬扒只有4.1克脂肪,兩者相差近17倍!營養師提醒,只要留意烹調手法,亦可食得更健康,例如用炭燒去煮豬頸肉,可減少三分二脂肪。
中大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何澤鏗指,豬最健康的部位是梅頭、豬扒,因其脂肪含量少,每100克只有不多於10克脂肪;相反豬頸肉、豬尾、以及腩排,即常吃的排骨,都是高脂部位,應少吃。
豬肉(每100克) | 總脂肪 |
豬頸肉 | 69.6克 |
豬尾 | 33.5克 |
豬腩排 | 23.4克 |
肩胛肉(梅頭,去肥) | 5.7克 |
上里脊肉(豬扒、去肥去骨) | 4.1克 |
豬頸肉經炭燒 少三分二脂肪
一道餸是否「邪惡」還視乎烹調方法,何澤鏗說,不少醃肉調味料都高油、高鹽、高糖,建議盡量選擇天然食材調味,例如薑、蔥、花椒、八角等。另外,烹調時可選擇清湯、蒸、或用易潔平底鍋炒,避免炸、炆和燉,因為烹調方式同樣影響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例如生的豬頸肉每100克脂肪高達69.6克,但經炭燒的豬頸肉,每100克只有24.9克脂肪,減少近三分二脂肪,但炭燒豬頸肉仍屬高脂,不建議常吃。
另外,中國傳統有「以形補形」之說,如補腎要吃豬腰。雖然大部分豬內臟都是高脂高膽固醇,但根據衞生署資料,豬紅的熱量、脂肪及膽固醇含量,甚至較部分豬肉更低。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蕭沛霖解釋,豬紅是豬血,脂肪含量低是正常,但豬肉含有豐富蛋白質,亦有鐵、鈣、磷、鋅等,豬紅則較少這些營養素,故營養價值難和豬的其他部位比較。他建議,豬內臟還是少吃為妙,每周最好限制在1至2次內。
想知更多減肥資訊,請【按此】。
【更多減肥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豬肉鬆 ≠ 100%豬肉製 純肉製VS摻豌豆粉豬肉鬆大比拼
【延伸閱讀】豬骨湯底美味但最致肥 黃凱詩:減肥食拉麵宜選鹽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