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教你捉致敏元兇 一圖睇晒潤膚乳可致敏成分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02/15 13:0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8

分享:

分享:

潤膚乳愈搽愈痕癢,大家有無想過可能是當中含有致敏成分。消委會搜集了市面55款成人用身體潤膚乳及6款供嬰幼兒及成人用的潤膚乳,查看成分和標籤資料,發現當中不少成分可能令皮膚出現過敏或刺激反應,例如可釋出甲醛防腐劑、防曬劑及香料等。

【延伸閱讀】57款潤膚乳含致敏成分  嚴重致皮疹和紅腫

想知更多消委會資訊,按此即睇

TOPick綜合消委會《選擇》月刊的資料,下次選購潤膚乳時,可以避免選購有致敏成分的標籤。

1. 防腐劑——「methylisothiazolinone」

標籤成分表中的「methylisothiazolinone」(簡稱MIT),中文譯名是「甲基異噻唑啉酮」,是常見的防腐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講師周卓峰強調,防腐劑是護膚品中重要的成分,可以防止產品變質,只要所用的防腐劑沒有令個別人士產生皮膚不適反應,消費者應該可以安心使用有關的護膚品。

不過,MIT被美國ACDS評為2013年的「年度致敏物質」,潤膚乳中若含有MIT成分,或可釋出甲醛防腐劑,可能令幼兒和部分人士產生敏感反應的情況越見普遍。消委會建議,濕疹患者或皮膚敏感人士不宜選用含有MIT成分的潤膚乳。

2. 香料成分——「hydroxyisohexyl 3-cyclohexenecarboxaldehyde」

消費會抽查61款潤膚乳樣品中,33款標示/說明含有1種至多達12種可致敏香料成分。消委會指,香料和可致敏香料成分(f r a g r a n c eallergens)是護膚品中最常見可能引致皮膚過敏反應的元兇。

在歐洲,hydroxyisohexyl 3-cyclohexenecarboxaldehyde(HICC)是26種可致敏香料成分中最常見引致皮膚過敏的香料。

消委會引述2011年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的意見書指,基於HICC所引致的過敏個案宗數多,即使使用濃度降低200ppm,繼續在化妝品應用對某些消費者並不安全,認為不應在消費品中使用。不過,目前歐盟化妝品條例仍未禁用該香料成分。

3. 保濕劑——「propylene glycol」

皮膚護理產品一般都會添加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丁二醇(butyl ene gl ycol)、尿素(urea)等保濕劑(humectants)。不過某些人士接觸部分有效保濕成分亦可能刺激皮膚。

消委會引述2013年荷蘭一份兒科免疫學研究報告指,如果護膚品含有高濃度丙二醇,可能會令幼兒產生非免疫系統性接觸性蕁麻疹、刺激性或敏感性接觸性皮膚炎,建議該成分不宜用於2歲以下嬰幼兒。

該報告又指,以尿素(Urea)作為重要成分的護膚品不宜用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否則可能引起刺痛或皮膚灼熱的感覺。

北美接觸性皮膚炎研究小組(the Nor th AmericanContact Dermatitis Group,簡稱NACDG),亦將丙二醇列為化妝品中最常令女性產生皮膚敏感反應的致敏物質之一。

4. 可能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二苯酮(benzophenones)這些成分屬於懷疑內分泌干擾物。而基於其廣泛用於各類個人衞生護理用品中,美國ACDS將二苯酮列為2014年的「年度致敏物質」。

消委會建議,為安全起見,如皮膚有傷口應暫時停用含有這些成分的潤膚乳。

下次選購潤膚乳前,要先檢查清楚標籤成分是否適用自己的膚質。

【其他熱話】狼人Hugh Jackman力抗皮膚癌 6度復發:記得搽防曬

【其他熱話】潤膚乳愈搽愈痕 認住4款不含致敏成分潤膚乳

【其他熱話】消委會:逾半身體潤膚乳液標示含可致敏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