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班VS英普班 讀主流班會輸在起跑線?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2/24 12:4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7

分享:

分享:

「如果我的小朋友讀了主流班,讀了三年之後與英普班的小朋友相比會不會差很遠? 即是會輸在起跑線嗎?」加拿大的Montreal很久以前就實行英法雙語教學,因此有關的研究比較多。

學者發現,即使學生較遲起步,他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進步是大過較早起步的學生,最後較遲起步的學生是「追得番」 (可參考以下Genesee的文章)。即是說殊途同歸,問題是考核本身的性質與進行的時間,如果在小一分別考英普班以及主流班升上來的學生,英普班學生的英普能力當然會較好; 但如果考核是在中小或高小,而兩類學生在小學都是接受相同的教育 (例如在主流學校讀書),同時資質、學習動機相約,他們的英普能力應該是差不多的。

【延伸閱讀】BB幾時識講話?嬰幼兒語言發展標準【有片】

你可能會說:

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學英普的話,在初期(例如幼稚園或初小時常)的英普表現會優於主流學生,百利而無一害啊!

這些功利想法當然是錯得很。

專門研究雙語學習的學者Cummins認為,L1 (母語)與L2(第二語言)的發展是互相影響,同時兩種語言都是以Common Underlying Proficiency(CUP)為基礎,學懂一種語言的「知識」是可以幫助學習或轉化為第二種語言,例如教一位幼稚園學生「誠實」的意思,學生明白廣東話的解釋後,再學英文Honest只需連繫廣東話的語義就可以了。

這些「知識」並不限於語義(Semantics),甚至是語音(phonology)、語法(Syntax)都可以,廣東話與英文或普通話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 「我食麵包」這個SVO (Subject + Verb +Object)句式就是中英共有的例子。

【延伸閱讀】鄧藹霖:被推上懸崖峭壁的孩子

相反,L1基礎打得不隱固,L1能力較弱之餘亦不能幫助學習L2,最終「兩頭唔到岸」,才真的是「輸在起跑線」了。

我認識有小朋友讀英普班都沒有問題,兩文三語都很好,為什麼?

以香港的情況來說,在幼稚園以英普作為教學語言,是屬於早介入 (Early immersion)的教學方法。遲介入沒有壞處,早介入可以成功但要有很多條件。

第一,小朋友學習語言的能力本身要高,試問母語已遲緩的話,怎學得好第二第三語言?

 第二,學生接觸外語的質素要好,量要多,假設所有英普班的老師都說地道的英普,但量是問題。因為在香港,校外在九成以上的情況別人都是說廣東話,在校外的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專業或地道的英普支援的,嚴格來說英普班是與社會的語境脫節。

我認為小朋友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是小朋友資質高,但不代表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

如果我跟他說英普,幫小朋友參加多一些課後課程學習地道英普,會否解決質與量的問題?

假設父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只能說一些不流利以及詞彙貧乏的英普,量是多了,但質素當然不行。我就算假設小朋友學習能力是無限,但他們在小學前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將很多時間放在學習第二甚至第三語言,小朋友不用時間休息和玩耍嗎? 外語是緊要,身心發展更重要。

英普班是幼稚園過度競爭的產物,學術界並沒有共識要在幼稚園以L2與L3作為教學語言,亦沒有學者指出我們應放棄自己的母語,以外語作為教學語言; 同時教育局都沒有指引學前教育一定要用英普。

我們需要摒棄這些「教得愈多就愈好」的思維,否則十年廿年後不只是英普班,可能還有英普日法德班; 另外,母語是是兩代有效溝通的橋樑,這比學懂多種外語更重要; 此外,現在主流小學都是以母語教學為主、社會大多數人都是說廣東話的時候,身為土生土長說廣東話的香港人應傳承這珍貴的文化。

Reference:

Cummins, Jim. "The cross-lingual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Implications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he optimal age issue." Tesol Quarterly (1980): 175-187.

Genesee, Fred. "What do we know about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majority language students."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2004): 547-576.

【其他熱話】比蛋黃魷魚更邪惡 營養師拆解壞膽固醇元兇

【其他熱話】抛開名校枷鎖尋回自信 讀寫障礙中五生重燃讀大學希望

【其他熱話】90後少女挪威賣魚儲錢 創手袋品牌營業額過百萬

全文刊於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 Facebook,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