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隊泳手運動心理學減壓:學生考試壓力不遜運動比賽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3/01 14:1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7

分享:

分享:

運動都有心理學?是的,但在香港仍未算普及,現時香港的運動心理學家不足20人,身為80後的盧綽蘅 (Karen) 是其中一分子,而且是首位得到美國應用運動心理學會專業認證的顧問。

許多人都忽略了運動員除了要訓練體能、注重身體健康外,其實心理的健康亦同樣重要。

Karen 是背泳選手,自4歲起開始習泳。(相片:被訪者提供)

作為前港隊背泳選手的她,絕對明白箇中的重要性。她正是那時不懂應付比賽前的巨大壓力,才放棄了泳手夢。自4歲起開始習泳,10歲便代表港隊,隨著比賽增多,年紀漸長,每次出賽前就感受到壓力。

有年要代表港隊出賽,希望能取得佳績後可繼而拿到奧運資格,許多人都對我很大寄望。出賽前當然是無比的緊張兼晚晚失眠,結果影響比賽表現,不能拿到理想成績。很灰心,覺得自己好失敗,不想再游泳。

Karen 正是不明白自己為何應付不了壓力,而對運動心理學產生興趣。(黃建輝攝)

【延伸閱讀】80後攝影師裸辭 徒步65日台灣環島遊【有片】

那年正好是她的會考年,便對自己說不如專心考試,退出了泳隊。

但她不甘心,常想不明白為何自己不能應付比賽壓力。後來她認識了運動心理學這學科,了解到運動員其實極需要這方面的協助和輔導。於是她在港大修讀心理學後,便前往美國深造相關的應用運動心理學課程,立志在這方面發展。

回想代表港隊參加國際賽前,都總會緊張失眠。(相片:被訪者提供)

其實現時香港只有屬於精英那批運動員,體院才有專屬的心理顧問照顧他們的需要。而Karen認為一般或業餘的運動員也是需要這方面的輔導幫助,於是她便開設了「Inner Edge」運動心理顧問公司。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成長背景、目標等因素影響到他的運動表現。例如玩個人或團隊項目,都已經會有著許多不同的心理因素影響。所以許多時做顧問,是要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引導他們說出困擾、難處等問題。

她不諱言較常見的問題會是人際關係,尤其是團隊運動,隊員和隊員之間的磨合、教練和隊員間的訓練方式,

所以除了在辦公室傾談外,最理想的是跟隊去觀看操練,好讓我多些了解他們的日常練習情況,便可以掌握到更多有用資料去幫助運動員提升心理質素,角色好像輔助教練般。

跟隊操練,像輔助教練角色,可了解更多隊員壓力原因。(相片:被訪者提供)

她堅定地說信心是可以訓練的,壓力亦可拆解,只要透過認識自己、訂立實際目標、知道壓力來源,作針對性部署,再常應用於練習,是會熟能生巧的。她提供了其中一個減壓方法,就是要懂得和自己對話:

人往往只記自己不好的一面,例如一個劍擊手,常只記著自己起手慢,所以往往便太過心急,對手未舉劍,他已經刺向對方犯了規,令到自己不知不覺在比賽中緊張起來。
 

但我觀看過他比賽時,其實一點都不慢。於是我建議他多記下自己的優點,然後對自己說出來。另外,如緊張時只說緊張二字,反而會增添緊張的話,便改說放鬆,再配合慢慢的呼氣動作,令自己鬆弛下來。

她目前的客人除了各項運動員外,亦有在學校設立工作坊:

現今香港學子的考試競爭壓力,絕不遜色於任何一項運動比賽。作為教師和家長,著實需要了解學生和子女的心理狀況。還是那句話認識自己多點,訂立實際目標。

【其他熱話】日本食物模型發源地 用蠟製生菜真假難辨【有片】

【其他熱話】分辨櫻花還是梅花? 要睇花瓣是否有缺口

【其他熱話】癌症一家的吶喊:我們不知住在手機發射站下【有片】

撰文 : 郭秀芳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