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家長的吶喊:子女非頑皮 學校為何不援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3/09 13:40

最後更新: 2017/03/09 22:23

分享:

分享:

阿君(圖左);李女士(圖右)(經濟日報記者林宇翔攝)

阿君的長子今年8歲,就讀小二,兒子在3歲時確診阿氏保加症,就讀幼稚園時曾有語言障礙。由於兒子在成長期會出現社交障礙,她為兒子揀選灣仔區一間具融合教育措施的主流小學入讀,並在入學時向校方遞交兒子的評估信,以方便校方安排所需支援。

不過,阿君說,校方一直未有就此作任何安排,她在兒子修讀小一的下學期時,再與班主任提出兒子在校獲特殊學習服務的需要性,惟班主任當時僅以「校方商討中」作回應,更曾建議她為兒子轉校。她憶述:

我的兒子有社交障礙問題,校方卻未有支援;該班主任則經常向我投訴兒子好頑皮、經常撩事鬥非、郁手郁腳搞同學,更形容他在校是一個搞事份子⋯

阿君指出,兒子學術能力無問題,只是因症狀而未能在課堂上具高專注力,故非頑皮之人。及至兒子升上小二,她再度向新班主任商討兒子的學習狀況,終在家長日當天雙方獲面對面溝通,並承諾為兒子安排社交小組課堂。

【延伸閱讀】融合教育不利家校融合 聯會倡「旋轉門」就學

阿君說,兒子目前會每周上社交小組課堂,卻由校方的輔導姑娘匯報進展。她坦言,擔心兒子在下一學年,會重蹈小一時的對待,形容「真的一年一年般擔心」,冀政府盡快改善融合教育的政策。

李女士的兒子同樣就讀小二,去年11月確診有限智力,專注力不足,情況與讀寫障礙相似。惟校方卻沒有主動就報告結果為小朋友安排任何即時特殊學習支援,兒子的成績更一落千丈,科科不合格,學校僅安排他上「補底班」,亦形容他是頑皮學生。

因應兒子的班主任身兼校方特殊學習需要的統籌老師,李女士曾在家長日約見班主任,討論兒子的學習狀況,並反映由於自己屬新移民,故對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支援服務了解不多,在家時亦不懂如何教導兒子,冀校方可多作支援。惟班主任卻以「無辦法、只有死記硬背、要他靠自己比一般人努力」作解釋。 李女士慨嘆:

無想過老師身為專業人士都會這樣說話,當刻完全打擊我的信心,對兒子的將來感到迷茫。

經自行找教育心理學家再評估及轉介,校方在前兩天通知李女士,本月底及5月將安排其子上3課言語治療課堂,駐校社工亦安排高年級生在小息時與其子只多作溝通。惟李女士認為校方就特殊學習需要的支援服務仍有不足,「並非單靠一、兩堂的言語治療課便可改善我兒子的情況。」她冀政府當局向校方提供更多相關指引,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需要。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教育局表示一直向普通公營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及教師培訓,協助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根據《殘疾歧視條例》及《教育實務守則》,教育機構歧視殘疾人士即屬違法。所有學校都都須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局方會持續檢視融合教育的推行情況,以及透過不同途徑聽取業界和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教育局又指政府採用「雙軌制」推行特殊教育,有較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生,教育局會根據專業人士的評估和建議,在家長同意下,轉介他們入讀特殊學校,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則會入讀普通學校。

如個別學生入讀普通學校出現適應困難,在接受加強及額外支援後,進展仍然不理想,經專業人員的評估及家長同意後,教育局會轉介他們入讀特殊學校。同樣,特殊學校如發現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較高,亦可透過既定機制,安排他們入讀普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