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有什麼用?鑽石粉測大腸癌 10分鐘可知結果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3/15 08:00

分享:

分享:

Master Dynamic行政總裁江爭(左二)稱,納米鑽石生物標記技術幫助醫生快速區分癌細胞區域,整個過程僅花10分鐘完成,有助找出早期大腸癌患者。右一及右二分別為Master Dynamic首席營運總監關植恩及周大福集團品牌總監兼副總經理陳義邦;左一為香港科技園公司電子、先進物料及精密工程群組主管姚慶良。(陳靜儀攝)

閃閃發光的鑽石不僅代表一生一世,更可成為反映是否患上大腸癌的徵兆。

本地科研公司Master Dynamic研發出大腸癌檢測技術,將鑽石粉末提煉成納米鑽石,與特定激素或抗體結合,進入人體後可令癌細胞發光,10分鐘內可知結果,有助找出早期患者,提早治療。

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2014年數據顯示,大腸癌連續2年超越肺癌,成為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首,愈遲發現存活率愈低,惟早期大腸癌較難發現。

科學園園區公司Master Dynamic於5年前開始,研究將天然鑽石作為物料應用於納米技術。現正與中大醫學院合作,開發納米鑽石生物標記技術,用作檢測大腸癌。

提煉納米鑽石 結合激素抗體

新技術將鑽石切割和打磨過程中產生的鑽石粉末,經篩選、提煉和淨化後造成納米鑽石,與特定荷爾蒙或蛋白結合,經內窺鏡進入人體、噴射在腸壁,加上中大的生物標記技術,使特定荷爾蒙或蛋白牢固地抓住癌細胞,實時看見癌細胞閃閃發光,有助在大腸癌早期找出隱形患者。

納米鑽石在顯微鏡下的發光效果(受訪者提供圖片)

其行政總裁江爭表示,傳統內窺鏡大腸檢查需時45分鐘,而新技術一次掃瞄一個大範圍,自動檢測快速找出發光癌細胞,整個過程僅花10分鐘完成。

檢測治療癌症中所用的納米鑽石有多小?1卡鑽石約可生產超過10億顆納米鑽石,每一粒長度100納米,由於開發仍在進行,他未能估算檢測需要使用多少納米鑽石,不過技術只需要利用珠寶業廢棄的鑽石粉末,成本有限,加上其他醫療費用,料比傳統檢查不會貴多於1成。

新技術可使用天然或人造鑽石,Master Dynamic首席營運總監關植恩稱,天然鑽石效果更佳,因天然鑽石由碳原子組成,碳亦是構成人體的一個元素,故對人體無害,並具固有發光特性、內應力(internal stress)低,與特定荷爾蒙結合時更牢固;相反人造鑽石製造過程中,不能確定有否攙雜雜質或化學物,其發光特性較不穩定、內應力高。

動物測試將完成 皮膚癌適用

江指除了大腸癌,相信新技術亦適用於癌細胞同樣生長在表面的皮膚癌;公司與中大醫學院將於半年內完成動物測試,明年進行人體測試,暫時未知何時推出市場。

科研腳步不會就此停下,他的終極理想是研發出標靶藥物,納米鑽石結合藥物,直接找出並殺死癌細胞。另一邊廂,他們正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共同研發使用天然鑽石開發量子技術,目標達到確保數據通訊完全加密,如一方被破解,另一方可即時知道,並中斷資訊傳遞。

鑽石納米印記 防被調包

話說回頭,Master Dynamic研究鑽石的醫學應用,始於其與周大福的合作研發鑽石上的納米印記。

Master Dynamic與周大福合作,開發出世界最小、無損鑽石形態的納米鑽石印記T MARK,藉此解決珠寶業的痛點。(陳靜儀攝)

周大福集團品牌總監兼副總經理陳義邦稱,珠寶行業面對3個痛點,客人想知道鑽石的真偽和是否天然;亦想追溯其來源和打磨、設計、鑲嵌的過程;更擔憂鑽石拿去保養和維修的過程中,被人調包。於是,他們遂與Master Dynamic共同研發刻在鑽石上的納米印記T MARK,他人難以偽冒,已試行半年,料7月大規模推行。

江爭稱,技術已獲得專利,其獨特之處在於印記小到肉眼看不見,面積為250乘250微米,高度僅3個納米,而且無損鑽石的本來形態,亦無化學殘留物,但若印記無人看見,無法落地應用,故特地開發一款解像度極高的電子顯微鏡,顯示鑽石上的印記,同時看見鑽石八心八箭圖案,獲得2015年德國紅點獎。

Master Dynamic於科學園內設有無塵室,每日為數百顆鑽石加上專利印記。(陳靜儀攝)

Master Dynamic在科學園設無塵室處理鑽石印記,其首席營運總監關植恩稱,鑽石送入無塵室,經歷20項工序,包括印記、清潔、登記、品質檢查等,歷時兩星期才回到零售店,品質不合格率低於1%,7月會將生產綫搬上內地順德,以應付大規模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