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 Chu:我不需要兒子用成績取悅我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5/01 11:1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5

分享:

分享:

我對數字超不敏感,經常要數手指計數,才可弄清自己的歲數、結婚日期甚至兒子的出生年份等,數學當然是我的弱項。

不幸地,兒子也遺傳了媽媽的數學天資。最近,老師要求要幫他補底,我立即變身補習天后,幫助追回他數學應有的進度。

不過,每次補習,總有這情況出現。當兒子不能明白我對數學題目的解釋時,我的反應甚大,更犯下母親常犯的錯誤,奏出對人不對事的情緒三部曲。

首先以「忟憎」漸漸序幕,繼而讓「勞氣」抑揚頓挫地進入高潮,然後用最「惡死」的操控面貌終結。

直至有一日,兒子忽然心平氣和地對我說:

媽咪,我唔想你再教我數學,不如你叫其他人幫我啦!

我才發現自己出了問題。

從小到大,我都是兒子心目中的好老師。因為沒有上幼稚園,很多東西都是媽媽教的,兒子最享受就是媽媽和他分享身邊的人和事。

為何他對媽媽現在的印象有如此大的落差?由兒子的模範老師變成今天拒絕跟隨學習呢?

另有一次,兒子放學回家,立即興高采烈地把數學測驗卷遞給我,告訴我他終於合格了。

作為母親,理應高興,我卻飄過一抹悲涼。

因為他以為數學成績改善了,媽媽便會開心。

然而,我從不希望兒子用成績來取悅我。我最想他知道的,就是無論「捧蛋」或滿分,我對他的愛都沒有改變。

從來我都不催逼兒子要有良好的學術表現,我也不怕他落後。

我最怕的,是他會因不合格成績而感到羞恥。這種恐懼其實相當熟悉,是從我年青時候開始的。

當年選科錯誤之後,我的成績一落千丈。雖然家人沒有給我壓力,不過,不合格的學生,當然會被老師經常責備。加上要好的同學們成績也相當好,不禁會和他們比下去,覺得很羞恥。

成績其實並不代表人格,不過,當成績不好,很多摧毁人格的說話,便會忽然從四面八方出現,例如:蠢、懶、冇腦、冇用、讀屎片、丟架等令人無地自容的批評,有些來自至親或老師,很多時候卻是來自自己,大大傷害自我形象。

近日朋友落區外展,在公園遇見一個正在哭泣的中學少女,她立刻上前安慰,原來少女剛和母親吵架。

少女不斷飲泣:「我已經好努力,但媽媽冇睇見,仲鬧我成績差,丟她臉,倒不如冇生過我!」

說罷,再咬緊牙根:「果刻,我好想從屋企個窗跳落黎!」

這種情況,以為只在港聞版偶爾看到,原來非常普遍。

幸好少女遇上朋友開解,不然的話,因「成績」產生的悲劇,會令這個家庭終身遺憾!

和兒子補習一役,令我醒覺需要作出改變,決意不讓成績摧毁我和兒子的關係,更加不應把自己的恐懼加諸在兒子身上。

幾天後,我買了兒子最近渴望的禮物,待他放學回家,急不及待遞給他說:「我想你知道,無論你成績如何,媽媽仍然很愛你!」

我不知道是因為禮物,還是這番話,數學自此不再纏繞我們的親愛關係了。

成績這回事,很易令人迷失,父母切記要小心!

【其他熱話】給「魔鬼」媽媽忠告:不要再用分數「綁架」孩子!

【其他熱話】名校生考第二有壓力要服藥 精神科醫生:勿過分掌控子女

撰文 : Esther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