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每萬兒童僅5名兒科醫生 低於國際水平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4/04 16:57

最後更新: 2017/04/04 19:22

分享:

分享:

今日是兒童節,香港保護兒童會引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兒科醫生數目比例統計,發現香港每萬名兒童,只得5.1名兒科醫生,而OECD成員國平均每萬名兒童就有8名兒科醫生,反映香港未能追上國際水平。 該會總幹事蘇淑賢認為,政府有責任確保兒童可享充足醫療資源。

跟28個OECD成員國比較,香港排名第20位,較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第8位)及南韓(第16位)遜色,兩國分別有8.2名及6.6名兒科醫生。

分析又引述醫管局2015年的數據指,全港公院共提供1564張兒科及初生嬰兒科病床,平均每千名兒童僅1.5張病床。有6個分區,包括灣仔、南區、黃大仙、元朗、北區及離島都沒有提供兒科病床,該會認為數據反映床位分配極不均。

居住於該6個地區的兒童,如有住院需要,只能跨區取得服務,該會認為,不單不利患者病情,亦對每日奔波探望的家屬帶來不便;而元朗、北區及離島的病童,就要長途跋涉才到達鄰區的醫院。

雖然啟德兒童醫院將落成,但該會認為,兒童醫院只處理轉介的奇難雜症,非一般兒科留院服務,無助改善兒科病床18區分配不均的問題。蘇淑賢認為,以香港的經濟水平,保障兒童健康的政策應做得更好,建議政府積極提升公營兒童醫療服務,並進行更仔細專科培訓規劃。

荃灣港安醫院醫務總監陳龍威承認,即使是私家醫院,都經常有兒童病床爆滿的情況,坦言醫院方面要增加兒童病床不難,但要有足夠的人手配合。他解釋,兒童病房要有特別裝飾,需要較多空間,對護士的要求亦較高,加上近年不少家長希望留院陪伴子女,故要擴大兒童病床,通常需要改建單人房或雙人房。

他指,不少兒科醫生選擇私人執業,少有人到醫院on call,亦是醫院缺乏兒科醫生的原因之一。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表示,隨著港怡醫院及中大醫院等多家私家醫院陸續投入服務,相信私家醫院可在數年內解決兒童病床不足的問題。他指,市場上有足夠的兒科醫生,但普遍選擇自設門診,鮮有人願意24小時駐院,因不少人翌日需要開診。

他認為,要解決公立醫院兒科醫生不足的問題,需吸引更多年輕醫生選擇兒科專科,政府亦要加強配套及資源,「不少新市鎮沒有兒童專科及急症,以東涌為例,有事最近都要去瑪嘉烈」。雖然目前兒科醫生未至於青黃不接,但坦言公院醫生工作愈來愈辛苦,逐步流向私營醫療體系,或會形成惡形循環,令公營醫院進一步面對人手比例緊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