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排便=便秘 醫生教3招告別便秘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04/07 11:3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6

分享:

分享:

肚谷谷,排便難,困擾不少都市人。有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解釋「少飲水、少吃蔬果」影響腸道水份含量,是導致問題主因。另有中醫師指隔日才排便已算便秘,若長期便秘更會引致口臭、皮膚變差,及增加暗瘡和濕疹發作機會。想每日「鬆一鬆」,便要學識以下三招!

1. 飲夠水 高纖食物潤腸

中大醫學院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教授指,都市人飲水不足,攝取蔬果纖維少,都會誘發便秘︰

建議每日最少飲兩公升或以上的水,增加腸道水份。蘆薈、木瓜等水溶纖維含量較豐富的植物,有潤腸作用;麥麩食品則含豐富非水溶性纖維,可吸附大量水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但他指出,食用益生菌的效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或僅對某類人的腸道菌群結構有效,但暫時尚未有明確定論。

可不妨一試,但若吃後無效,就不值得再花錢買。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建議,便秘患者宜食用合桃糊或火麻仁糖水︰

但要注意火麻仁偏涼,不宜常服,最多兩周一次,不然會愈飲愈衰,引起手腳冰涼及易頭暈等副作用;若有暗瘡、口瘡或常流鼻血則避免食合桃糊。

他提醒,飲蜂蜜雖然對便秘有效,但現時蜂蜜的來源已「不夠靚」,不建議長期服用。而香蕉較濕,每周只宜吃一隻。奇異果雖然纖維多,但也偏涼,建議每日最多1個,及在飯後食用。紅菜頭汁亦極涼,建議每2、3周才飲一杯。

2. 郁多啲 腰部運動最好

陳俊傑指,便秘最常見成因是缺乏運動,建議多做腰部運動,如玩呼啦圈、起臥坐及扭腰等︰

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宜先喝半杯暖水,效果會更加理想。

他笑言,做腰部運動間接能為腸道按摩,刺激腸部蠕動。

有女生為減肥,每晚做20次起臥坐,第二朝已有便便。

至於按摩天樞穴、支溝穴等穴位是否有效?陳謂在相關穴位作針灸確有成效︰

針灸後最快半小時會有便意,但若僅用手指按摩穴位,效果不會太穩定,勿抱太大期望。

3. 蹲代坐 減少排便阻力

對於網上傳聞現代座廁設計以「坐代蹲」,其實不利排便。胡志遠教授指,由解剖學度分析,直腸及肛門間有肌肉牽扯,若以蹲姿如廁可放鬆相關肌肉,排便時角度可進一步拉直,減少排便阻力。

對有便秘、肛門肌肉功能失調者,蹲姿確有助改善排便。

但他強調,如廁姿態與排便暢通間的關係,要視乎個人習慣而論。「若自細已用座廁,基本上蹲着或用座廁對排便影響分別不太大。」

圖片來源:晴報

全文刊於《晴報》

《晴報》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