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冠傑唱到陳奕迅 本地音樂劇撑廣東歌【有片】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04/17 12:10

最後更新: 2017/04/17 12:10

分享:

分享:

如果本地樂壇再也沒有廣東歌,你認為是癡人說夢?還是現今樂壇暗淡發展的警號?KEY_Theatre另類體驗劇場最新音樂劇《那一年,我們沒有了廣東歌》重提廣東歌在生活、文化上的重要角色。

一位剛獲得金曲獎卻因意外昏迷 10 年的歌手Mark,僥倖甦醒,卻發現廣東歌急速式微,本地樂壇再也沒有廣東歌,他該何去何從?與此同時,10 年前紅極一時的填詞人黃昏,因廣東歌被淘汰而迫於放棄創作……這是《那一年,我們沒有了廣東歌》的故事主軸。去片睇

現實與理想,難道在香港就註定難以兼顧?(被訪者提供)

去年「2015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林海峰唱出《廣東歌》:

I Want You廣東歌,就算會有一點肚餓,唱廣東歌代表我……

反應熱烈,今次音樂劇的靈感也由此而來。

音樂劇《那一年,我們沒有了廣東歌》綵排情況。(黃建煇攝)

市場的生死

大膽假設而衍生的樂壇狀態,是劇目創作者、導演、演員關切的議題。聯合導演編劇兼演員鎖匙Key分享,

記得音樂顧問張佳添說過一句話:『我曾因市場而學做廣東歌,亦因市場而少了創作廣東歌』。張佳添自小愛外國音樂,到了八九十年代,因應本地音樂市場需求,他投入創作廣東歌,也因往後的式微,大幅減少創作這類音樂,這亦是劇中填詞人黃昏的心聲,是sad的。

演員之一符家浚坦言,今時今日雖然願意花錢購買音樂的人的確減少了,也少人聽了,但近年廣東歌的題材、曲風、詞類卻的確豐富了。

例如張敬軒也嘗試把電子音樂注入廣東歌之中,是好嘗試。不過,依然還有一個『老現象』,聽眾總愛情情塌塌,或是灰暗人生這類題材,內容欠缺多元性。

音樂劇《那一年,我們沒有了廣東歌》綵排情況。(黃建輝攝)

論到歌曲類型的多元與否,Key則認為需衡量跟哪個時代比較,

如果跟八十年代比較,其實當年的音樂多樣性更豐富。音樂監製甯浩基說過,例如羅文,他的聲綫可以駕馭《波斯貓》、《小李飛刀》、《好歌獻給你》多種風格全然不同的曲風,今天已難有「第二位羅文」了。

他相信,不止當年的歌手了得,相信那時候的製作人並非純粹作商業考慮,願意讓「同一把聲音」,來嘗試不同的元素。

導演林宏璁希望樂壇甚至舞台劇,內容上都能有多元的發展。(黃建輝攝)

各種衝擊

有人會問,樂壇又怎會沒有廣東歌?Key分享,

有一次,我教授小學生話劇,他們嚷着要唱歌,怎料他們齊齊話唱韓國女子組合TWICE的《TT》,那便知道韓風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的歌曲選擇,會影響下一代的音樂喜好與品味,當家中只播韓文歌,廣東歌又怎不會有消失的一天?

4 位主角(左起)符家浚、羅頌欣、張敬仁及鎖匙,對廣東歌作不同的想像。(被訪者提供)

音樂劇中,穿插了跨越不同時代、三四十首廣東歌,許冠傑的《天才白痴夢》、陳奕迅的《K歌之王》、陳柏宇的《沒有你,我甚麼都不是》等,還有live band、手語等元素,希望珍惜廣東歌的人,入場感受與恩考。

Info

「那一年,我們沒有了廣東歌」
5月12日至14日.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其他熱話】DSE英文閱讀卷開考 「千禧世代」是2000年出世或畢業?

【其他熱話】2分鐘自測是否患躁鬱病人 不治療可致腦退化

【其他熱話】買平價機票變用假卡驚魂 Ctrip親自拆解平機票來歷

撰文 : TOPick M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