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伊院以3D打印製全亞首個心臟手術模擬系統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4/19 19:08

最後更新: 2017/04/19 19:08

分享:

分享:

(照片由理工大學提供)

三維打印日趨普及,理工大學斥資4,500萬元購入逾50部不同功能的3D打印機,成立本港高教界首個支援教學及研究的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

面積約620平方米的實驗室於今日開幕,理大將與伊利沙伯醫院合作,按病人真實情況,用3D技術打印血管、瓣膜及手術室儀器等,供醫生模擬培訓。

實驗室內的3D打印儀器由基礎級至工業級的設備都有,亦有不同打印物料,包括金屬、塑料、生物相容性樹脂、銀墨、石墨烯等,讓全校學生將構思轉化為實體模型,推動教學,有助開發新結構、新物料、裝置及傳感器。

理大早前更與伊利沙伯醫院合作,以6個月時間構思並以三維打印,製作出亞洲首個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模擬系統,造價約30萬元,用以訓練心臟科醫手及護士進行手術。

實驗室更可利用3D打印儀器,製作病人模型及醫療儀器原型,予醫護於手術前做好規劃,甚至模擬手術,作為醫生教育及培訓;並按病人真實情況,度身訂造3D打印血管、瓣膜及手術室的醫療儀器,協助醫院為醫護人員提供心臟導管介入培訓。

醫護人員可於為真正病人進行手術前,可多次訓練和重複試驗手術的步驟,有助訓練團隊合作和溝通,縮短手術程序及全身麻醉的時間,提升病人安全。

理大校董會主席陳子政表示,希望實驗室推動理大的研究和顧問服務,加強與業界合作。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仁稱,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模擬系統是本港研發的,相信對病人和醫生都有利。

伊利沙伯醫院結構性心臟病團隊顧問醫生李耿淵認為,由於手術較複雜,醫生手術前須採「師徒制」,由資深醫生監督下以病人作訓練5次,再自己試做5次,才可真正「上場」,現時15名心臟科醫生中,只有6名掌握TAVI技術。

他稱,透過像真度高的模擬系統,如心瓣以矽膠及聚氨酯製造,質感與真正心瓣相似,可重複多次訓練,亦可減少資深醫生監督時間,未來會「積極考慮」將模擬系統訓練計入真正訓練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