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罕見病患家庭見證生命無限可能 張笑容:家長毋忘初心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4/25 15:5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6

分享:

分享:

香港社會競爭激烈,小時候為入名校學十八般舞藝,長大後又為了上車買樓拼命賺錢,在這個處處都是戰場的社會,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贏在起跑線?然而世事又豈能盡如人意,萬一小朋友自出娘胎便帶患有先天性缺憾,是否註定他一生失敗?

曾主持教育和親子節目的張笑容,把她走訪六個育有罕見病或特殊需要孩子的家庭的故事,輯錄在新書《孩子,你是我最幸福的一堂課》。她在書中的序言提到,

人生並非競賽,所以沒有賽道,亦不需要起跑線。人生只有不同的軌度,每個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速度和方法去經歷和欣賞人生。

甚麼是贏?甚麼是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她希望透過六個家庭的崎嶇育兒路,令現代人重新思考為人父母的意義,以及重新理解成功和幸福的定義,毋忘作為父母的初心。

【延伸閱讀】考試「尾二」又如何? 讀寫障礙女生成「豎琴公主」

陳偉能 攝

不在起跑前認輸

生兒育女並非易事,要養育殘障子女更是難上加難。張笑容筆下的六個孩子全患有不治之症,他們大多有智力、行動、視力或社交障礙等問題,部份人更需時常進出醫院。

在這六個故事中,最令作者感動的是崔太的故事。崔太兒子Walter患有先天視錐感光細胞病變,小時候只得三成視力,成年後視力更降至不足一成,Wlter就讀小一和中一老師都勸崔太幫他轉到特殊學校就讀。然而,這位「硬淨」樂觀的媽媽堅持讓兒子留在主流學校,更為了兒子跨出年齡界限去學車,希望能載他上學,

教車師傅質疑她一把年紀怎能學到棍波,但她不理會,結果一考便考上車牌。

尤記得崔太帶Walter到眼科醫生檢查時,醫生安慰崔太道:

其實你囝囝除了不能駕駛飛機之外,沒有甚麼事是做不了的,你不用擔心啊!

在母親的悉心教導和鼓勵下,Walter最終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他跟兩位朋友創辦非牟利機構CareER,以過來人的身份協助高學歷殘疾人士配對職業,把自身的殘缺變成強項。

【延伸閱讀】考上劍橋的自閉症港生:香港太重視競爭

懂做人比懂做事重要

書中另一位受訪者鍾太,她的兒子悅皿患有高能力自閉症,學業成績不錯,甚至在四年級時被編入精英班。然而,他有社交障礙、言語溝通障礙﹑專注力不足和重複動作等自閉症癥狀。鍾太曾經說過:

讀書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做人!

她教導兒子從小接納自己是自閉症患者,亦不介意向別人坦承病情。尤記得悅皿於四年級時,曾參與電視台以自閉症為主題的訪問,節目播出後悅皿被同學取笑「白痴、低B、自閉」。兒子當然深感難過,鍾太身為媽媽固然心痛,但亦藉此機會教導他:

你讀的是精英班,所以不是白痴,不是低B,不過是自閉!

鍾太教兒子要面對別人的取笑和不屑,首先要接納自己。正因為他懂得接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大學入學試面見教授時,他坦白自己的過去,用誠意打動教授,最終成功考進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陳偉能 攝

新一代宜增強抗逆力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一個人從小到大入讀名牌幼稚園、名牌小學、名牌中學,是否代表他往後的人生路都會順風順水?書中的六個主角活脫脫的是「輸在起跑線」例子,但他們「殘而不廢」,用生命印證人有無限的可能性,即使身處劣勢仍可為自己創造幸福人生。張笑容道:

現時贏,不等於將來會贏;現時輸,又不等於將來會輸。何況甚麼叫贏?甚麼叫輸?做父母的都是想子女幸福,考第一並不代表小朋友會開心。

她指,父母太着緊把年青人的「叻」局限於學業成績﹑能在比賽中爭取多少面金牌,他們應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指引他們認識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

人生總有順有逆,如果小朋友從細到大未輸過,一鋪輸咗如何接受呢?家長習慣從小到大替子女搬開路上的障礙,小朋友奉旨不會在路上跌倒,但其實他們有沒有想過真正的考驗在於小朋友如何面對失敗、逆境?

香港的父母疼錫孩子,但絕不是傳媒口中的怪獸家長。她又認為在香港要當父母不易,面對供書教學的金錢和心理壓力,

呢個時代仲敢生,仲敢做父母,你已經要為佢鼓掌,

只是有太多人在現實的洪流中漸漸忘卻作為父母的初心,她希望此書能令大家重新思索子女幸福的定義。

【其他熱話】自閉症孩子14個特徵 他們不擅社交≠無禮貌

【其他熱話】現代孟母舉家移居沖繩:香港教育太「Chur」

【其他熱話】在家教育媽媽:香港家長太怕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