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黑:甜品後抑鬱症

City

發布時間: 2017/04/26 03:00

分享:

分享:

那天和幾個朋友聚餐慶生。其中一個是媽媽,全程帶着兩歲多的孩子邊吃邊和他玩。下午,孩子原是睡眠時間了,嚷着要媽媽抱他回房間喝人奶和一起午睡。好不容易見一面,媽媽還想和我們多聊一會,又怕孩子餓,於是便給他喝蘋果汁。蘋果汁威力驚人,孩子滿足了,乖了一會,接着脾氣卻比之前更厲害。即使已很累但也無法合眼睡,堅持要媽媽聽他的,要求媽媽馬上帶他回房間,擺明不想再留在大人堆中,想獨佔媽媽。愈鬧愈凌厲,結果媽媽妥協了,帶他回房吃個夠睡個飽。

同桌另一位媽媽朋友說,其實這種情況不應給小孩喝蘋果汁,因為含糖量高,容易勾起孩子的脾氣。旁邊沒孩子的朋友不解地問:「含糖量高便會發脾氣?」我幫口解釋,其實不是含糖量高便會發脾氣,而是含糖量高的食物以液體的形態進入身體後,更容易和快速被吸收,會馬上提升血糖指數,令人精神一振,可是快升也快跌,當血糖下跌時,情緒便會出來,你會感到很低落、想發脾氣、表達不滿。所以,糖能救急令人短暫地滿足,但很快便會反彈變成壞心情,像這位小朋友一樣。

同一個道理,當你悶悶不樂,想借助含糖量高的垃圾小食填補空虛時,這是一個陷阱,你將很快被血糖水平影響情緒而不能自控。吃的時候滿有被愛感,但不消一會卻感到沮喪,覺得被遺棄或否定,感到很難過。這是嗜糖的兩極情緒回轉定律,也解決了為何你老是借吃甜品逗自己開心,吃完後很快便感到難過,難以維持甜品給的幸福感。

所以,別靠甜食令自己開心、感到滿足和飽暖,你可以找其他更均衡的食物來充饑,製造滿足感,應學懂避免陷進甜品後抑鬱症。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甜品後抑鬱症」

撰文 : 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