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女遊秘魯染寨卡留醫 寨卡有幾恐怖?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4/27 11:46

最後更新: 2017/04/27 12:00

分享:

分享:

孕婦一旦受感染寨卡病毒,胎兒或出現小頭症。(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昨晚公佈,確診今年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例,31歲曾到厄瓜多爾及秘魯旅遊的女患者,正在大埔那打素醫院隔離治療,情況穩定。患者居住在大埔昌運中心富昌閣,食環署今晨派員到附近一帶滅蚊,清理堵塞渠口的樹葉和雜物,防止積水,又在花槽和附近巴士站噴灑滅蚊劑。

31歲女患者本月於厄瓜多爾及秘魯旅遊,上周五(21日)返港後出現頭痛、喉嚨痛及嘔吐,翌日求醫,兩日後再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求診,其後病人尿液樣本證實她感染寨卡病毒,但患者忘記外遊期間及返港後有否曾被蚊叮咬。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過去3個月大埔北及大埔那打素醫院的蚊患水平皆為零,相信傳播寨卡病毒的風險不高。

食環署人員在花槽滅蚊。(資料圖片)

寨卡病毒究竟有多恐怖?又應如何預防?

問﹕寨卡病毒是什麼?如何傳播?

答﹕寨卡病毒最早於1947年在烏干達叢林發現,它經白紋伊蚊傳播,若白紋伊蚊叮咬患者後、再叮咬另一人,那人也可能會被感染,潛伏期為3至12天,但病毒不會人傳人。早前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顯示,老鼠染寨卡病毒後一周,眼睛仍有活的寨卡病毒,認為眼睛可能是寨卡病毒的貯藏所,將研究人類感染寨卡病毒後眼睛是否有病毒。

問﹕感染寨卡病毒有何問題?

答﹕孕婦若受感染,病毒會傳給胎兒,導致嬰兒患上畸形小頭症,除了頭部特別小,腦部發育也不健全,臉部會變形、身形短小、平衡及協調困難、說話能力問題等,嚴重者會死亡;而部分寨卡病毒感染者,會出現結膜炎及葡萄膜炎等眼疾,甚至永久失明。

寨卡病毒會導致嬰兒出現小頭症,圖為巴西一名婦女給患有小頭症的孩子喂奶。(新華社圖片)

問﹕感染寨卡有何徵狀?

答﹕發燒、頭痛、紅疹、關節痛及結膜炎(紅眼)等,有時也出現肌肉痛及後眼窩痛,持續2至7天,與登革熱相比徵狀較輕微,大多會自動痊癒,沒有疫苗或特別藥物治療

問﹕如何預防及自保?

答﹕因寨卡病毒與其他經蚊子傳播的疾病相似,故難以診斷,避免感染唯一辦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而防蚊要注意下列數點:

  • 注意塗蚊怕水於「鬼祟位」:不少人以為只要塗抹蚊怕水於曝露在外的身體部位就可防蚊;其實蚊子不叮那些位置,仍有「鬼祟位」可偷襲,包括耳朵內側、鼻尖、腋下、肩胛外傾(穿背心時)等,都是容易忽略的「鬼祟位」,應該注意「補蚊怕水」。
  • 腳板要防蚊、穿涼鞋要考慮穿襪子:腳板是蚊子其中一個喜歡叮咬的位置,早前有港人到訪亞瑪遜森林,本做齊防蚊措施,唯獨腳板沒有搽蚊怕水,結果被蚊子叮後,返港確診染登革熱。
  • 穿淺色衣物:要穿淺色長袖的衣服,不要穿太多花紋、間條或顏色對比的衣服,因蚊子見有高對比度(顏色)便會飛過去,以為有食物。

事實上,寨卡病毒去年在多個國家或地區肆虐,由源頭巴西等南美洲國家傳播到美國、西班牙,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引起港人關注病毒襲港風險;香港藥劑專科學院會長鄭綺雯曾提醒市民,曾赴寨卡爆發地區者,即使無病徵,返港後宜持續噴驅蚊劑14天至21天,避免病毒蚊叮人在港傳播;而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除避免前往高危地區,在港亦宜作驅蚊措施,及避免前往旅遊景點及人多處,減低感染風險。

【其他熱話】台90後情侶困喜馬拉雅山50天獲救  男暴瘦30公斤女死亡

【其他熱話】日本麵包師堅持無添加手造麵包 港人集氣救小店

【其他熱話】一身八色艷雀掀影雀狂熱 港人為影靚相有幾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