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假期安排節目強迫症的香港父母
發布時間: 2017/05/15 17:1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5
20多年前,政府給予我家營地當時在長沙灣的臨時安置區,作為照顧貧苦大眾以及幫助戒毒者的康復地方。還記得這一家四口的加拿大家庭前來幫忙,並和我們一樣,居住在不到300呎的鐵皮屋中。
雖然環境簡陋,他們卻把斗室變成安樂窩,屋內常放柔和音樂,不時傳出香薰的淡淡清幽,他們總愛坐在屋外享受陽光,經常會見到父母休閑地看書,兩名小學年紀的孩子在旁繪畫、玩Board game、有時又會和父母一起閱讀傾談。
這幅溫馨的家庭沙龍,至今仍印象難忘。
那些年在爸媽旁邊繪畫的兒子,現在已經是居住外地擁有三名兒子的父親了。他的一家偶爾也飛來香港,到營地幫忙。我仍然見到當年熟悉的一室溫馨,三個孩子和父母一起不做什麼,輕鬆地下棋、看書、聊天,他無疑承傳了從父母留下來的珍貴寶藏,就是簡單又美好的家庭生活。
近年我開始籌備給公眾的GoKids合家歡節目,朋友時常催促我盡快定下推出日期,因為香港家庭很快已經把好幾個月的每個周末安排得又緊密又妥當。
其實在香港無論大人或細路,平日的時間表已經相當緊湊,放假不是應該放慢腳步,一家真正放鬆休息嗎?不過,普遍有小孩的家庭認為這種假日密集活動的生活方式是相當正確的,反而簡簡單單不做什麼的周末家庭生活,在香港已很少存在,像我外國朋友那樣平實的家庭相處時光,更加是異類。
曾有父母告訴我,假日要安排好節目,其中一個原因是不知道在家應和子女做什麼?如果不做什麼,又怕孩子會發悶、自己會發癲。沒有節目,便不懂得和子女相處。
並且,父母總會把自己兒女和別人比較,如果不讓子女參與足夠節目,恐怕他們會比人落後,經常暗自量度:A小孩已經懂踩單車、B小孩球技非凡、C小孩已經可以游50米了,D小孩很會表達自己意見,我的卻.............
假期最終變成賽事,這場人比人的競賽,將會足夠折磨許多的父母。
我家營地有一個有蓋操場,其實是什麼都沒有只得幾張戶外沙發的一片空地,我們的自家學堂(孩子們不上幼稚園而一起學習的節目)在操場旁邊的課室舉行,孩子們最愛在這片空地裏流連,節目完畢也久久不願離開。
曾經有很多次,打算帶小子們去父母認為更有娛樂性的地方,小朋友卻寧願整個下午在那裏「磨」。
我非常好奇,究竟為何他們愛上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逗留?經過細心觀察,發現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有留白了時間空間,讓他們愛做什麼便做什麼。
例如:想玩捉迷藏,大家立即嘩啦嘩啦地你追我逐;忽然想扮消防員,立即把單車變成消防車,沙發變成災場,用隨手沾來的礦泉水樽救火;火場熄滅,小子們把幾張沙發合體砌成兩房一廳的家庭,你扮爸爸,我扮媽媽,當然還有幾個趣緻的兒女,最厲害竟然有小朋友願意扮寵物,爸爸放狗,媽媽煮飯。
在一個沒有家長指引、也沒有競爭的國度,小子們可以輕鬆玩耍,天馬行空想像不同情景與情節,好玩程度比被安排的節目以及有形及無形賽事更加精彩。
不過,很多香港父母還是喜歡選擇被安排的活動,近日就出現不少在周末舉行各類型增進子夫妻及親子感情的節目,由富經驗的人帶領,我覺得相當具建設性,亦能夠幫助不少家庭。
但當活動完畢,父母自己能否持續自發創造及進行促進彼此感情的活動呢?又有沒有單純屬於自己一家人的親密共處時光?還是需要繼續參加一個又一個的節目,用以維繫大家相親相愛的假日家庭生活?
再者,當子女習慣倚賴安排的節目去令他們快樂,便不會自找樂趣了。當沒有節目的時候,更會輕易叫悶,反而養成孩子不知滿足,演變成另一種生命問題。
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父母好像失去和配偶及孩子簡單生活的能力。也許,爸媽需要重新學習,給自己一片沒有活動擠擁的心靈空地,去想像和創造屬於自己家庭的溫馨時光。當家庭生活有更多空間,才能真正了解我們摯愛的家人。
Less is more,也是生活的大道理,父母能明白嗎?
【其他熱話】香港有多少的「教養殘障」父母?
【其他熱話】艾心老師:父母才是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
撰文 : Esther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