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11人食魚中雪卡毒 邊種魚類是高危品種?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7/05/26 12:3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4

分享:

分享:

吃東星斑易中毒?食物安全中心表示,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接獲6宗懷疑雪卡毒魚類中毒個案,涉及共11人,疑曾食用同一進口商所供應的魚類。食物安全中心提醒,珊瑚魚屬高危魚類,市民應少吃為妙。究竟如何可分辨魚類是否有毒?中毒後果有多嚴重?TOPick綜合出以下Q & A:

1. 雪卡毒是甚麼?

雪卡毒魚類中毒是最常見的海產食源性中毒之一,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一萬至五萬人感染該疾病。

雪卡毒素是由干比亞藻這種海洋浮游生物產生,主要在熱帶或亞熱帶的特定水域生長。食草魚類首先吃下依附在珊瑚礁上的有毒海洋浮游生物,然後體型較大的食肉魚類吃下含有毒素的魚,毒素就在食物鏈內層層積聚,最後人類進食了含毒素的魚後,就會引致雪卡毒魚類中毒。

2. 人類中毒後果有多嚴重?

進食含雪卡毒素的魚後,最快會在30分鐘內出現中毒的早期徵狀。

患者會出現腸胃或神經系統不適,嘔吐、腹瀉、噁心及腹痛等腸胃不適一般只會持續數天,而唇部及四肢麻痺、皮膚發癢、冷熱感覺顛倒、疲倦、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神經系統不適則會在後期出現,並維持較長時間。

另外,亦有其他因素令個別人士較易出現雪卡毒素食物中毒的徵狀,如以往曾中過雪卡毒、進食含毒素的魚時飲用了含酒精的飲料,或食用果仁及種籽製品。

3. 如何分辨魚類是否有毒?

我們不能從外觀、味道、肉質和氣味來分辨一條魚是否有毒,不過含雪卡毒素的魚,其內臟及生殖器的毒素含量較其他部位高50至100倍。

而雪卡毒素具耐熱性,因此不能透過烹煮或加工過程消除。

4. 哪些魚類是高危品種?

雖然可引致中毒的海魚種類繁多,但以下6種魚類最常引致中雪卡毒,佔中毒個案總數一半以上,因此市民應盡量少吃。

另外要注意,體積愈大的魚會累積較多毒素,涉及雪卡毒魚類中毒的魚類體重通常為2公斤(3斤)以上。

至於養魚,因一般餵飼顆粒魚糧或雜魚,不太可能含有毒素,故相對安全。

5. 市民應注意:

  • 減少進食珊瑚魚的次數和每次吃的分量
     
  • 珊瑚魚的頭、內臟、皮和卵通常毒素含量較高,應避免進食
     
  • 進食珊瑚魚時,應避免喝酒和吃花生或豆類食物
     
  • 曾有過雪卡毒素中毒的人士應避免進食珊瑚魚
     
  • 如出現雪卡毒素食物中毒病徵,應立即求醫

【延伸閱讀】 三文魚刺身 VS 煙三文魚 減肥美容要揀邊款?

【延伸閱讀】 比蛋黃魷魚更邪惡 營養師拆解壞膽固醇元兇

【延伸閱讀】 日本女星吃魚生染寄生蟲 食安中心教點食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