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夫婦環繞港島 製海岸水質地圖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5/27 08:00

最後更新: 2017/05/29 10:53

分享:

分享:

天文台周三(24日)發出今年首個黑雨警告,正當全城都在「避水」時,一對來港定居的外國歷險家夫婦卻偏向「水中行」。

他們計劃以6日的時間環繞香港島一周,沿着海岸綫抽取水樣本,制定本港首個海岸水質地圖;同步將途中見到的垃圾拍照上載網絡,冀能喚醒公眾保護環境的意識。

計劃預期於下周一(29日)完成,丈夫Paul Niel指,雖然仍未成為本港永久居民,但兩夫婦早已視香港為家,更希望藉着計劃表達對香港的情感,向世界呈現香港除了高樓大廈外,同時也有優美的大自然環境。妻子Esther Röling 則指,若你只侷限在中環,則永遠都只會在中環,不會知道香港的郊野環境有多優美。

分別來自奧地利和荷蘭的Paul和Esther,3年前在港邂逅,兩人其後結伴進行海岸歷險(Coasteering)。但在攀山涉水的過程中,Esther開始對水質產生好奇︰「到底我們是在怎樣的水質中游泳?」她指政府只對本港主要的沙灘水質進行監測,但其他地方的水質就置諸不理。

兩人於是萌生制定海岸水質公園地圖的想法,經過長達半年的訓練和準備後,周二(23日)正式展開計劃。他們以柴灣為起點和終點,途中每隔5公里便會抽取兩個50毫升的水樣本,待旅程完結後送到公開大學進行分析;同時會在現場透過電子儀器讀取每個樣本的酸鹼值、地理位置和水溫等。

除了水質,他們也會將沿路見到的垃圾等污染物拍照,上載至專門記載各個景點被污染情況的手機程式Global Alert。Paul指,整個手機相簿都充斥着發泡膠的相片,更發現有多達8台雪櫃和1台舊式電視機被隨便拋棄。他希望能夠喚醒公眾對保護環境的意識,不要隨處留下垃圾。

天文台上周三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但兩人沒放棄,堅持繼續行程。Esther形容,這真的是一場冒險。當日閃電離我們非常近,有幾下真的很嚇人,又濕又冷。捱過黑雨,兩人仍要與水母及藤壺作戰。四肢滿布傷痕的Esther坦言,由於需不時上水落水,很難治療傷勢,只能提醒自己小心。但她笑言過程中最難是維持對對方友善,因少不免會出現意見分歧。

【其他熱話】 鄭丹瑞:又蠢又勤力會累街坊

【其他熱話】牙線棒可掃走黑頭 邊種去黑頭方法最有效?

撰文 : 章淑廉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