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飛絮可引發鼻敏感 康文署考慮改種其他樹代替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5/29 20:13

最後更新: 2017/05/29 20:18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攝

每年5、6月又到木棉飄絮如雪的日子,棉絮飛舞,有人形容美景如同落雪,不過因棉絮質地柔軟細小,有人抱怨沾染衣物難以清除,更有人擔心吸入棉絮危害身體。康文署表示,在木棉樹枯萎後,會考慮改種其他樹種,減低滋擾。

粉嶺祥華邨內有數十棵木棉,每年5、6月都有大量木棉絮飛出來。居住在祥華邨逾30年的邱女士表示,今年木棉花的情況最為嚴重,並在早大半個月前已經開始出現,自己雖然居住在高層但亦有木棉花吹入屋,令她甚為困擾,即使天氣漸熱亦不敢開大窗户。

她說會向區議員及管理處反映問題,又認為應考慮把接近民居的木棉樹移除,減少對居民的滋擾。

邱女士指今年木棉花的情況最為嚴重。(梁偉榮攝)

居住在地下的莊婆婆亦深受木棉花的困擾,她說木棉花令自己出現鼻敏感的情況,現時完全不敢打開門窗,以及將衣物掛出屋外,又指早上清理完堆積在門窗隙縫的木棉花,下午又再出現,每日都要重複進行清潔,即使向管理處反映亦沒有用,只希望木棉花的花期盡快過去。

莊婆婆亦深受木棉花的困擾。(梁偉榮攝)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敬恩表示,雖然市民對木棉敏感個案不算多,他近年亦沒有接收太多個案,但他指木棉花是刺激物,確實會令人敏感,分為刺激性及過敏性。

他指,若只是刺激性敏感,會有即時反應,如流鼻水、打噴嚏及咳嗽,是身體的條件反射,每個人都可能出現敏感情況,不過一旦離開敏感原便會恢復,「就好似打掃屋企,飛出很多塵,大家都可能會打乞嚏一樣!」

黃醫生續指,過敏性敏感就有所不同,會因人而異,若身體對木棉產生敏感,可在10至20分鐘內,出現眼腫、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甚至有可能出現哮喘發作,過敏性人士或可以鹽水洗鼻或有幫助。

他指,木棉絮亦可能令氣管炎發作,令患者發出「he-he」聲、有白色痰沫、分泌物增多,嚴重的氣管會收窄,呼吸困難,需即時求醫。

不過,他建議預防措施可帶口罩,駕車的司機如見到前面有大量木棉飄絮,可關上車上的鮮風口,因可能會有木棉花抽入車內,過後才重開鮮風口。

黃醫生強調,木棉花通常不會太少,肉眼能見,大多可在鼻腔已過濾,進入氣管機會不大。如家居附近有大量木棉飛絮,可關窗開冷氣,但需勤加清洗過濾網。

康文署發言人指,樹木辦就木棉樹飛絮問題已制訂指引,認為棉絮脫落乃自然現象,除非樹木對人構成重大威脅,否則應避免對木棉樹作不必要的干擾。

發言人又指,了解到木棉樹在每年4至5月果實成熟後,棉絮脫落後會隨風飄揚,可能會對部分市民造成短暫的不便,因此,康文署員工已加強清理,並與食環署聯繫,加強清掃落在地面上的棉絮。此外,當木棉樹因老死或出現枯萎時,該署會考慮改種其他顯花樹種代替木棉樹,以減低對市民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