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爸爸患癌後悟親子相處之道:陪伴最能表達愛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6/05 15:4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4

分享:

分享:

「錯失太易,愛得太遲」,不少人白忙一生,為了工作而錯失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回望過去卻已恨錯難返。身為醫學雜誌資訊總監的吳樂文Norman,自言是一名工作狂,直至2008年患甲狀腺癌後才懂得放慢腳步,多聆聽孩子的聲音。他在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所出版的《吾係好爸爸》的訪問文章中提到,

直至我患癌的時候,才開始放緩步伐,學習珍惜身邊所愛的人。

以下是全文:

傳統東方社會的家庭內,父親的角色予人不苟言笑的形象,吳樂文先生(Norman)卻顛覆這刻板印象。訪問當天,他身穿醒目的綠色運動裝,面帶微笑,椅背上掛著網球拍袋。運動勁裝背後, Norman亦有慈父一面。談及有關教子之道,他指出良好父子關係全繫於一個「愛」字。

相片來源: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

信任是愛的一種詮釋

Norman是醫學雜誌資訊總監,太太從事金融行業,兒子現時在美國的大學修讀金融相關的科目。子女遠赴外國讀書,沒有父母的關顧下,不少家長都會擔心子女性相近,習相遠。Norman則認為最重要的是信任:

神告訴我『愛是凡事信任』。我讓兒子感受我對他的愛與信任,因此他也願意相信我,不會向我有所隱瞞。這種雙向的信賴是我們關係的基礎。

Norman爽朗地笑說:

沒有信任,訊息傳得再多,視像通話談得再久,關掉電話後還是會令人擔心啊!

相片來源: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

給予空間思考  自由發展
 
醫生家庭出身,Norman自小立志從事醫護行業。他坦言曾希望子承父業:

兒子中三那年有一次生物科測驗,我在他溫習時問了一道刁鑽的問題:『肺靜脈中的血帶氧嗎?』,他不加思索便說出正確答案。當時還竊喜他有潛質當醫生,他卻給我一記當頭棒喝,說要讀金融。

一般父母都會用盡辦法令孩子按他們的方向走,Norman反而鼓勵兒子向興趣發展。他說:

那時候我確實有點失望,但想深一層,學會放手亦是愛。再說兒子年紀還小便找到人生的方向,值得嘉許!

Norman認為給予子女自由度,對親子關係亦有所脾益。佔領中環發生之時,他和太太均認為學生本位應為讀書,沒想清楚的話不應該盲從潮流。但他沒有立即喝止兒子,反而啟發他批判地思考應不應該參與。Norman憶述:

當時有同學叫他出去佔中,但他卻很乖沒有馬上就去佔領,反而與我們一起反思和討論這件社會大事。

Norman和家人的相片(相片來源: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

信任與擁抱  先關係後事工
 
回望過去,Norman和兒子的感情並非一帆風順。他自言曾是一個工作狂,和兒子的關係不算深厚。

直至我患癌的時候,才開始放緩步伐,學習珍惜身邊所愛的人。

Norman現在也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不要排斥工作以外的事物,多些聆聽兒子的聲音,交流生活中的見聞。Norman強調:

親情需要時間經營,陪伴是表達愛最好的方式。

他笑言年輕時亦覺得與父親有身體接觸相當尷尬。可是,透過教會牧師的分享和親身的經歷,他慢慢明白擁抱能夠增進感情:

不要害羞!多用肢體語言表達對家人的愛。一個擁抱、一次拍肩,都能反映你的支持和鼓勵。

語畢,Norman開懷大笑,又拉著妻子擁抱,二人顯然樂在其中,沒有絲亳別扭。原來擁抱也可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相片來源: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

言傳身教  將愛傳開

Norman在2008年患上甲狀腺癌,因而和香港防癌會結緣,恰巧機構位於兒子的中學附近,他便想到舉辦一個慈善網球比賽,邀請朋友跟兒子打球籌款,藉此教導兒子把愛傳開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比賽過後,兒子向Norman說,上學放學經常路過那機構,卻沒想到可以參與其舉辦的活動,為慈善出一分力。

我希望讓他明白,『恩慈』常在愛之中。比賽勝負分明,但生活中除個人成就外,我們應當盡己之力貢獻社會。

「愛」聽起來虛無縹緲,事實上它存在我們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中。訪問尾聲時,Norman和太太Daisy分享了多年來的家庭照,回想兒子從牙牙學語到如今羽翼漸豐,兩人臉上都揚起幸福的笑容。任時間流逝,這份愛只會變得更深刻、動人,正如Norman和Daisy最後的分享:

愛是永不止息。

編按:內容授權自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2017 父親節出版 《吾係好爸爸》 (非賣品)。該書邀請五位來自不同階層的父親,親身分享他們的故事,希望讀者特別是爸爸能夠從中得到啟發,汲取經驗,立志當一個更好的爸爸。全書由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播系三、四年級生親自訪問及編著。

【其他熱話】爸爸的榮耀:渴望能擔當孩子的好爸爸

【其他熱話】胡兆康與父親的故事重現銀幕:為爸爸打下去

【其他熱話】數學神童沈詩鈞再創神話 沈爸爸的育兒之道

撰文 : 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