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醫保入住私院 未必可賠足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6/07 00:21

最後更新: 2017/06/07 00:27

分享:

分享:

香港保險業聯會公布醫療保險數據,本港去年有逾437.7萬人投保醫療保險,當中投保個人醫保佔248萬人,按年增11.5%。

事實上,購買醫保後入私院,不代表可以賠足,甚至無得賠。

【延伸閱讀】私院加價超通脹 頭等房勁加13%

保險業聯會表示,毋須入院而入院索賠個案有增,如住院前無徵狀、檢查後無治療等,保險公司檢視紀錄及向醫生了解後,有機會拒絕賠償。

保聯分析前年醫保數據,發現近半住院索賠個案均為腸、胃鏡程序,大部分均選擇入住三等房,分別僅5%至6%於門診進行。保聯醫療改革專責小組副主席陳秀荷表示,於門診進行腸胃鏡程序收費,與留院收費相距大。單是照腸、胃鏡住三等房,埋單就分別需2.5萬元及2萬餘元,較門診貴逾2倍及3倍,而三等房償付率僅得84%及87%,餘下部分需由病人自行付費。

她直言,過去毋須入院而入院的索賠個案屢見不鮮,且感覺上有增加,曾有個案非因病情需要,入院進行腸胃鏡後索賠,惟醫保不包身體檢查索賠,如入院前無徵狀及後亦無治療,或會拒絕賠償。她指,保險公司會看病歷紀錄,再向醫生查詢,了解是否真的有需要入院,會盡量去查詢,但仍會有漏網之魚。

【延伸閱讀】購買醫保增 政府醫改助宣傳?

保聯醫療保險協會主席陳麗娥稱,現時大部分舊保單,已為門診程序提供保障,毋須一定住院才獲賠,建議病人可先向投保的保險公司了解,及向醫生查詢是否有住院需要。

外科專科醫生蒙家興表示,醫生會為有需要入院的病人列明原因,而照腸鏡的人士,未必一定事前有徵狀,程序後如無發現問題,或需時觀察情況,認為保聯有關說法不成立;但他強調,賠償與否視乎病人與保險公司所簽訂的保單條款。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