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料化身藝術品 扭轉觀展體驗
發布時間: 2017/06/14 16:21
最後更新: 2017/06/14 16:21
傳統紡織品如何化身成活生生的藝術品?
物料設計師吳燕玲(Elaine)將之結合機械臂和感應器,創作出智能布料吊燈裝置,只要感應到觀眾走動,裝置便會活動起來,與觀眾「打招呼」,冀以互動反轉大眾觀展體驗。智能物料走出藝術殿堂,亦可融入日常生活,她曾創作智能木質飾片,可用作家居溫濕度探測器,她相信嶄新物料將來更多應用在健康安全設計的範疇。
機械+布料 變互動藝術品
只要觀眾一走近,原來靜止的裝置便會猶如從沉睡中甦醒,徐徐亮起燈或活動起來,改變形態,與觀眾「打招呼」;留心一聽,更會聽到裝置「怦怦」心跳聲。
這是英藉華裔物料設計師、The Fabrick Lab創辦人吳燕玲最新的互動智能布料吊燈裝置Sensus,靈感來自靈活扭動的海蚯蚓。
她以此作品參與香港設計中心「Confluence•20+」設計展,於6星期內從研究起步,與機械工程師、紡織布料編程員合作,利用3D打印製作出3個巨型機械臂,裝上感應器控制活動,並結合經過蒸、剪裁處理的傳統紡織品,營造出各自不同的郁動方式,完成模擬生物反應的Sensus。
不少觀眾看展覽走馬看花或只顧拍照,她希望透過Sensus與觀眾互動的效果,能提醒觀眾專注在展品上。
她透露,展品有特別敏感的部位,觀眾在這位置停留,裝置會更活躍地移動,觀眾可圍繞作品走自行發掘。
吳燕玲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未來紡織品設計碩士,其後在日產和諾基亞任物料設計師。在她眼中,任何物料如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均可加入紡織品,從而開創無限可能性,不局限於衣物;她亦不斷研發智能物料,並將設計融入藝術。
木質飾片 探測家居溫濕度
不過,她的作品並非曲高和寡,也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她數年前創作出Smart Veneer(智能木質飾片),將樹木弄成漿,混合不同紡織品的纖維,飾片擁有樹木的特性,會隨着外界溫度、濕度和光照改變色彩和形態,而且毋須用電,可用作家居溫濕度探測器,
相比電子裝置用數字顯示現時是25度,這種運用智能布料顏色和形態的表示方法更有趣。
其實智能物料、布料不一定需要電力支持,科技元素已融入物料之中,她舉例防UV紗綫不但可以用在戶外服飾,亦可應用於室內,起溫度調節功能,減少進入房間的熱能。
她又指,現時有智能物料生產嬰兒餐具,可顯示食物是否過熱,相信長遠來說,智能物料將來可更有效地應用在健康相關設計的範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