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輪候惡化 結腸外科新症等4年
發布時間: 2017/06/19 00:09
最後更新: 2017/06/19 00:21
公院昨起加價,輪候時間卻愈來愈長,其中威爾斯醫院結腸外科新症要等4年,至2021年6月才首次見醫生,將軍澳醫院眼科新症亦需輪至2020年5月。有輪候專科門診的病人擔心自己患癌,未及求醫已離世。
有外科醫生指出,可輪候結腸外科的病人多已有病徵,要等4年才見醫生,直言難以接受,輪候期間病人的瘜肉有機會變成癌腫瘤,或由癌腫瘤擴散轉移。
72歲的黃婆婆半年前發現耳內腫痛,多次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醫,醫生只說是耳發炎,只獲處方止痛藥,近日再去急症室求醫,始獲醫生轉介至耳鼻喉科專科門診跟進。
黃婆婆本月初到屯院耳鼻喉科專科診所預約時間,護士告知或需輪候至少80星期,黃婆婆隨即說︰「到時我都死咗﹗」她直言擔心耳內腫痛是患癌症狀,即使一年半後見醫生做檢查,也可能已屆末期,終日難以入睡、食慾不振。「等到2019年,我都死咗,仲點睇醫生,輪到我都無用。」黃稱。
根據醫管局網頁上載截至今年3月底的數據,屯門醫院所屬的新界西醫院聯網,耳鼻喉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長達77星期,較去年10月增加一星期,輪候時間之長位列各聯網耳鼻喉科第二位,九龍東醫院聯網輪候時間更長,達到94星期,論輪候時間惡化得最勁的聯網則是九龍中,半年之間的輪候時間大增26周至60周。
事實上,除了耳鼻喉科輪候時間長逾一年,全港公立醫院的內科、骨科及外科新症輪候時間,亦全數需等1年或以上;以新界東醫院聯網骨科輪候時間最離譜,
不過,本報記者實地考察發現,原來網上專科輪候時間部分是「假象」,實地到各大龍頭公院考察發現,部分專科分科的輪候時間其實更長,例如威爾斯醫院張貼的告示顯示,該院外科的結腸肛門外科穩定新症,需輪到2021年6月,遠超聯網外科整體輪候時間所顯示的84周(2019年初)。
外科專科醫生蒙家興直言,結腸肛門外科新症大部分已有大便帶血的症狀,「有大問題才會搵專科,但要等4年真是接受不到!」他又指,以大腸癌為例,保守估計如已有瘜肉的患者,或可於3至5年內演變成癌,「已經成癌的亦有可能(4年間)出現轉移(擴散),如果已侵蝕其他地方,可能會就會連做手術都不值得做。」
曾於威院工作的他指出,新界東醫院聯網的結腸新症,全由威院及北區醫院承接,加上威院屬教學醫院,多接收複雜個案︰「新界東人口愈來愈多,令(新症輪候)條龍亦愈來愈長,而(醫生)人手又只有這麼多,都做得好吃力。」他又稱,醫管局不會拒診,行政上亦有局限難以縮短輪候時間,直言病人太多令公院難以負荷。有公院資深醫生坦言,公院部分專科門診淪陷已久,故不少早期癌症都是靠私家醫生斷診。
威爾斯醫院回覆指,因應近年社會對大腸癌趨關注,加上腸鏡檢查後須定期檢查的新症人個案增等,料有關服務需求持續增加,院方已增診症時間及設立護士診所,冀縮短輪候時間。
九龍東醫院聯網亦稱,輪候時間受人口增長、老化等不同因素影響,而上年度眼科醫生流失率高達9.5%,有部分是過檔港怡醫院,強調聯網眼科部會持續檢討需求,為市民提供合適服務。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人口老化令求診人數增加,部分醫院的的次緊急個案輪候時間已由4年前的6星期延長至現在的8星期,漣漪效應下,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因此不斷拖長。
【其他熱話】凍齡美肌3式食法 多吃提子奇異果補充骨膠原
【其他熱話】BB霜含類雌激素可致癌?一圖睇晒安全平價之選
撰文 : 陳正怡 經濟日報記者
陳曉筠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