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黑:發問的潛意識

City

發布時間: 2017/06/22 03:00

分享:

分享:

他問:「老師,我覺得我的毛病是惰性。如果惰性是一種頑固的惡習,有甚麼方法可以改掉這個惡習呢?」他希望藉提問令老師覺得他很認真地想改善自己的惡習,表現得滿有誠意,孺子可教。

老師二話不說便直接指出他的問題:「你的懶惰不是甚麼,重複地問同一個問題才是惰性的表現。」原來,他已重複地問過類似的問題很多遍,每次都像第一次發問一樣態度認真。

學生被拆穿了,滿臉羞愧,只好承認他發現自己在生活中,老是喜歡同一個問題問很多遍,問到已忘了到底是否在重複,已忘記自己問過了。這明顯是慣性,把問問題變成習慣,製造好學和上進的假象。

老師說:「既然已看到自己不斷在發問相同的問題,令人覺得自己很好學和很想改善自己,但這並不是真相。真心想改善自己的話,那便學習去回答你的問題吧。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去回答它,認真地去回答,不逃避、不裝懂或不懂,誠實地面對自己,也許這會是你的出路。」

你可能會問:「就是因為不懂得回答才去問啊,懂得回答自己的提問不是很矛盾嗎?」

沒有矛盾,回答是指問心。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為發問而問問題而已,根本沒有甚麼問題。要不你只是太懶求人給你答案;要不只想借發問來吸引關注;要不就是你想表現自己懂得問有智慧的問題,希望被讚賞;再不就是你藉發問來提醒對方,你還是無知、很無助,需要得到幫助和關顧,潛意識裏原是恐懼孤獨,害怕被遺忘或遺棄。

小孩子特別喜歡發問,是求知慾驅使,更大程度是想吸引注意,求回應確定自己被重視,沒有被遺忘。

留心自己發問的動機,可看穿自己到底是惰性,還是恐懼孤獨?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發問的潛意識」

撰文 : 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