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衣着政治學 女性無着數?

City

發布時間: 2017/07/04 08:00

最後更新: 2017/07/04 22:32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前後,全城聚焦幾個女領袖及夫人的衣着,樂此不疲,有否凸顯女性站在鎂光燈下,還會特別被置於放大鏡剖析?

人靠衣裝,無疑中外皆然,政治人物愛以不同裝飾、顏色去塑造形象,紅色領帶可代表決斷、大膽,深藍色西裝則帶來醒目、可信之感,不一而足。曾獲普立茲獎的時裝評論員Robin Givhan指出,每個踏上政治舞台的人都該意識到,打從選民、公眾能看到他們當刻,就會開始傳達各種信息。

奧巴馬曾被評為甘迺迪以來最時尚的美國總統,其西裝多出自移民紐約的猶太人裁縫Martin Greenfield之手,既支持本土就業,價錢亦不太高昂,正好符合其政治議程。林鄭月娥日前拍片提及擁有30幾件旗袍,亦特別指出宣誓為特首的一套為本地名設計師出品,望推廣本土設計,跟稍後於煙花匯演用上社企製作的手袋,理念可謂如出一轍。

有些政治人物則有意無意突破常規來表達自己,常予人親民感覺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近年屢穿運動鞋出訪上海,主攻基層、年輕人的美國民主黨前總統參選人桑德斯則總是一頭亂髮,也曾漠視白宮的燕尾服黑領帶官方活動要求。

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Danny Hayes的團隊曾虛構Susan和Michael兩個除性別外近乎一致的政治人物,輔以包含正面、中立及負面衣著評論的報道各一篇,結果發現961個成年受訪者,都對被指衣履蓬鬆襤褸者的感覺較差,而且男政客的評價尤受拖累。

只是,美國媒體尚且着緊政治正確及性別平權,如Hayes發現過去眾議院選舉中,評論男女候選人的衣着比例同為4%,但J M Siegel等更多學者指出不少傳媒經常關心女政客的外表、衣履,甚於其政績和立場。

英國首相文翠珊多變的高跟鞋固然是其招牌,她個人也樂於用之跟其他領袖破冰,但部分媒體已近乎捕風捉影,如小報《每日郵報》、《Vogue》常會分析其衣著風格,得出戴粗頸鏈就代表會公布大新聞一類似是而非的結論。

服裝史學者Jane Tynan直指媒體巨細無遺審視女從政者的衣飾,反映社會仍有性別歧視,泛歐媒體Euronews則覺得各界關注她們的衣着,也在於褲裝等裝束是否合適,其實沒甚先例可遁。今年香港首出女性特首,傳媒關注其衣着尚可理解,但回歸15周年之際,本地報道也曾抽出女嘉賓的衣着月旦,不幸馬有失蹄者,難免失分。

從政者的服飾是否得體、合宜,普羅大眾其實心裡有數,早有既定觀感,惟媒體再找設計師、造型師點評,免不了令人更關注其衣着,背後的影響確值得深思。

政治服飾冷知識

  • 林鄭月娥2004年派駐倫敦後經常穿旗袍,但競選特首期間,團隊故意不讓她穿旗袍,以減少官味
  • 林鄭自言,宣誓就任特首時的粉紅旗袍,出自本地設計師,望展示東方女性特點,且支持本土設計
  • 國慶煙花酒會林鄭的紅手袋屬社企出品,以支持婦女就業及社區經濟
  • 英國首相文翠珊曾明言,色彩斑斕的招牌鞋子可於領袖會議「破冰」,加速入局
  • 英國已故首相戴卓爾夫人處於宏揚保守價值及女性有權主政兩大矛盾中,既有強人風格裝束,但亦要靠蝴蝶結襯衫軟化形象
  •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就職日身穿450歐元(約4,000港元)的樸實深色西裝,刻意減低建制奢靡感覺
  •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真人騷主持年代,曾獲意大利服裝品牌贊助,後來他仍經常自費購入該品牌的西裝穿着
  • 希拉莉成為美國兩大黨首個女性總統提名人當天,身穿美國品牌白色褲裝,遙遙呼應1913年婦女參政運動以白色為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