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童6歲前治療黃金期 家長陪做訓練最重要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9/15 13:50

最後更新: 2017/09/15 17:03

分享:

分享:

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兒童,6歲前是訓練黃金期;圖為職業治療師會為學員進行體能訓練的情況。(陳國峰攝)

子女一旦被評為有發展遲緩問題,例如自閉症、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家長難免會擔心又著急,希望子女盡快獲適切服務,改善學習情況。6歲前是兒童訓練黃金期,然而,本港輪候資助的學前復康服務既長且慢,不少學童等到入讀小學也未能排到服務。即使「有幸」獲服務的幼兒,其家長亦需配合治療師,回家與子女一齊「做功課」,訓練才能事半功倍。

社署資料顯示,目前只有6,938名經診斷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可接受資助學前康復服務,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及「特殊幼兒中心」,在6歲入讀小學的學習黃金期內,獲基本體能和智力、感官肌能、認知、溝通、社交和自我照顧等能力的訓練,更讓他們將來融入主流教育。

不過,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仍有9,360名兒童正輪候,即全港逾1.6萬名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只有42%人能享用服務,58%則需輪候最少13個月至18個月才有機會接受服務,他們極有可能錯失最好的學習時機。

社署撥款4.2億元,在2015年11月推行為期2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透過16間非政府機構,為3,000名有特殊需要的幼稚園學生提供學前訓練,現時服務人數已達2,958人。政府亦已預留每年4.6億元經常開支,讓試驗計劃完結後納入政府的恆常資助,並且分階段提供7,000個名額,希望可舒緩學前康復服務需求。

香港小童群益會的「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是其中一個參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的機構,專為2至6歲被評為整體發展遲緩、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或自閉症譜系的幼稚園學生,提供包括言語訓練、認知訓練、社交及情緒訓練、自理訓練、大小肌肉訓練等。參與的學生必須為正輪候社署的康復服務,現已有158名兒童接受服務。

鄭惠君指出,有發展障礙問題的兒童,在6歲前是治療黃金期。(陳國峰攝)

中心主任鄭惠君表示,現時有不少小孩在入讀小學前,已被評估為有特殊發展需要或發展障礙,而兒童在6歲前是治療黃金期,他們的學習能力有如海棉般,可吸收很多事物,他們需要專業而密集的訓練,盡可能追上同齡小孩的進度。

她又指,若家長在家中未有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令到腦部發展刺激不足,亦會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到小學入學才交由學校教導,小孩的發展已比其他人慢2至3年。

鄭憶述其中一個個案,指一名被評為整體發展遲緩的小孩,進行訓練後,在不同的刺激下已有很大進步,但到達一個階段後卻停滯不前,及後發現小孩的母親可能在認知能力上有一定的困難,令家居訓練環節出現問題,未能為小孩提供有效的刺激,日常生活更只留在自己的屋邨,很少出街。當小孩可出外活動,能夠乘搭港鐵,便表現興奮,可加強他的學習能力,

有學習遲緩的小孩子,真的十分需要家長及家居支援。

大部分有特殊發展需要或發展障礙的幼兒,均需接受包括言語治療、職業治療、以及基礎能力訓練等,大多的訓練都是遊戲形式進行,以達致提升他們的能力,並需家長協助回家「做功課」。

言語治療師會透過不同的遊戲,訓練學員的語言表達。(陳國峰攝)

香港小童群益會的「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言語治療師楊姑娘表示,言語治療主要以遊戲進行,除以圖卡可讓學童表達不同意思,砌積木令他們接受指示,亦會因應學童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玩具,讓他們在不同場景學習,例如幫公仔沖涼遊戲,玩發聲公仔、煮飯仔、棋類、用仿家俬如電器仔、洗衣機等物件,教導他們表達完整句子。

家課方面,會提供一些句字,讓家長與學童練習,教導他們如何及何時表達,例如「我要波波」等。亦會提供圖卡讓學童排序,增加他們的組織力及表達能力。但她坦言,家長都十分忙碌,只有約20%家長會做完所有家課欄目,只有少數家長會照足指示做功課。

職業治療師為有發展障礙的兒童進行體感訓練。(陳國鋒攝)

職業治療師趙姑娘表示,需家長配合一同做功課,對學童才有最大幫助,如家長可製作一本職業治療家居訓練流程圖,將需要訓練的活動,影相印出並貼在簿中,每天選擇3、4項活動,次序以先運動後安坐工作,因感知運動能提升警覺性及專注力,例如先做彈跳床及人力車10至15分鐘,然後才專心抄寫,再做剪紙(安坐活動可做5至10分鐘)。最後讓小孩選擇自己喜愛的獎賞。

她又指,透過有系統的活動流程安排及分類、視覺提示、獎賞制度,可提升學童的自主性及自我組織能力,家長亦能有系統地監測訓練進度。

言語治療訓練範圍

  • 語言表達訓練:運用句子、連接詞及故事;
  • 語言前技能訓練:如目光接觸、專注力、模仿能力、遊戲技巧、溝通意願等;
  • 口肌活動訓練:包括唇、舌、顎等的活動及協調能力,以糾正及提高說話清晰度;
  • 語言理解訓練:以不同指令增加他們的理解及表達能力;
  • 發音訓練:改善幼兒說話時的呼吸模式、速度及音質;
  • 提升幼兒的社交溝通能力;
  • 吞嚥及餵食訓練;
  • 說話流暢訓練:解決因口吃而導致的講話問題,逐步提升說話流暢度。

職業治療師透過感覺統合訓練,提升小孩的感覺調節及統合能力。(受訪者提供圖片)

職業治療訓練範圍

  • 感覺統合訓練:透過前庭平衡覺、肌肉關節感覺、觸覺、聽覺等刺激,提升小孩的感覺調節及統合能力,從而改善學童的感覺過敏(如害怕搖晃、觸碰,某些聲音等)或感覺過弱(如觸覺遲鈍、跑跳不停以尋求新刺激)、自我調節功能如警覺度及專注力及情緒調節能力。活動包括不同的搖盪、彈跳、旋轉、攀爬、推拉重物、負重、按摩、核心肌群強化運動,不同質感的觸覺刺激,聽樂治療音樂,口腔活動如吹的玩具、咬食物,吸啜等遊戲,以刺激腦部神經,促進有關系統的運作。
  • 手部功能訓練:以多元感官活動提升基本手部技巧(如視覺追蹤、伸展、抓握放物和基本手部操作)及手部操作技巧,如雙手配合運用,手指靈活性,手部協調及物件操作。 
  • 寫前及書寫能力訓練:以多元感官活動,提升小孩的寫前能力(如執筆,視覺動作協調,仿畫等)、視覺感知能力(視覺記憶,感知固定概念,空間辦別等)、肌能協調能力(如雙手協調、關節穩定性,手眼協調等),以及眼球控制能力(如追視及掃視)

基礎能力訓練範圍

  • 透過玩具及遊戲,讓幼兒學習基本學前概念,如物件、空間、顏色、形狀及數量等;
  • 運用不同的體驗活動,訓練幼兒雙手協調動作技巧及手指操作等大小肌肉技能;
  • 以活動遊戲形式加強幼兒在專注、模仿、聆聽和表達方面的技巧;
  • 配合家居生活環境,訓練幼兒學習穿衣、如廁、進食等自理技巧;
  • 配合環境經驗,協助幼兒的情緒發展及提升與人溝通的社交技。

【延伸閱讀】特殊兒童教師心聲:沒有家長信任捱不下去

【延伸閱讀】虛擬實境訓練 助自閉症學童改善社交

【延伸閱讀】「坐唔定」未必是ADHD 專注力會隨年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