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移民回流緬甸 女孩終可上學尋夢
發布時間: 2017/07/06 08:30
緬甸國內衝突不斷,不少緬甸人移民甚至逃到泰國成為難民,不過隨着政局穩定,跨境移民和難民回流急增,有小女孩終可接受教育,追尋成為老師的夢想。
跨境移民二代Tharaphu Kyaw年屆12歲,至今卻只上過2年學,今年她終可穩定上學。8年前,Kyaw的父母為了逃離戰火和尋找工作機會,一家人由緬甸中部徒步搬到泰國,在當地雖有專為移民小童而設的學校,惟Kyaw只上了1年學。後來他們回流緬甸,在泰緬邊境的苗瓦迪鎮定居,Kyaw重新上學,但1年後,家庭有經濟困難、加上父母希望她留家照顧3名弟妹,令其學習生涯再次中斷。
Flulay小學的老師不忍Kyaw就此失去教育機會,上門游說其父母讓她回到校園,更承諾提供免費文具、校服。眼見其他玩伴日日開心上學,Kyaw多次告訴媽媽︰「我好想上學!」母今年終於答允。由於追不上程度,按年齡應入讀6、7年級的Kyaw,只能就讀2年級,但能夠上學,已令她面上掛滿笑容。問到Kyaw的夢想,她答道︰
我希望長大後成為老師,就像我的老師般教育小朋友!
跟Kyaw同校的學生,大多是回流的跨境移民和難民二代,又或父母在泰國打工的留守兒童,2014年學校成立時僅有30名學生,現時已增至52名。Flulay小學所在村落的村長Naw Dey Mu表示,隨着政局穩定,相信愈來愈多在泰國的緬甸難民會回來定居,當地教育需要更多支援。
推優質教育計劃 培訓老師
事實上,緬甸一半兒童在步入成年時,仍未完成基礎教育,為了改變緬甸兒童的命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緬甸辦公室推行優質基礎教育計劃(QBEP),支持緬甸政府增加小學數量,改善小學教育的質素,更拉攏地方民族武裝團體與政府合作,令偏遠地區的孩童也可人人有書讀,至2016年已累積支援逾300間學校。
位於克倫邦高加力縣的Kawt Toe小學,有83名學生,是其中一所得到QBEP支援的學校,由克倫民族聯盟(KNU)於2004年建立,2012年地區戰火平息,2年後獲升格為政府學校,政府派出4位老師及提供課本教材,而QBEP則培訓老師,亦教校長如何管理學校。學生大多只懂說當地民族語言,原來的老師主力教當地語言,及以雙語授課助學生適應,而政府老師教授緬甸文、英文、數學、科學、農業等科目。
校長Nan Aye Mu由建校起已任教,她表示,昔日學校只有2位KNU指派的老師一腳踢,忙得連飲水都沒時間,增加老師後,除了減輕教學壓力,改善教學表現,更開心有時間做家訪挽留學生,因當地居民以農業為生,對接受教育的興趣不大,故過往不時有學生退學。由於原先的校舍早已倒塌,一直借用村內寺院地方作臨時校舍,下一步她希望能為學校籌款建新校舍。
【延伸閱讀】緬甸地雷倖存者助人自助 零錢布施盼孩子傷亡不再
【延伸閱讀】1美元換5疫苗 「零錢布施」改寫印度兒童一生
【延伸閱讀】貨幣種類千奇百趣 小王子紙幣你見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