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讀書年年勉強升班 女生中三赴美逆轉學習路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7/06 15:4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3

分享:

分享:

爸爸5月時參加了她的畢業禮。(由受訪者提供)

現年20歲歐采苗,在香港讀中學時成績普通,每次都是臨近考試才開始溫書,年年勉強升班,直至中三那年爸爸安排去美國交流,自此改變了讀書態度,並留在美國繼續學業,她在20歲時更完成了大學課程。

采苗15歲開始赴美升學,是透過「1+2+2」(1年交流、2年副學士、2年大學)方法完成學士。她首先入讀當地明尼蘇達州的私立中學第10班,繼而入讀毋須中學畢業並取錄16歲學生的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 CC)副學士,再接駁明尼蘇達大學政治系大三。

采苗的爸爸歐先生謂,采苗是家中長女,他在小四已部署她出國讀書:

囡囡性格早熟,但當年的學習態度不算積極,中一和中二都是勉強升班。中三那年她知道自己會去交流反而開始發奮。

20歲采苗謂覺得中三出國看似年紀少,但適應力足夠,反較可融入當地文化。(由受訪者提供)

說美式英語

他謂當年有考慮英美兩地,美國大學佔全球前百大的大學比例較高,銜接著名大學機會較大;另外中學交流計劃由當地家庭監管,囡囡能在較少讀書壓力下,重整學習態度。

中三時她英文很普通,9個月後分別好大,講英語已有美式口音。

他謂當年刻意只給囡囡一部低檔次手機,想她可以完全隔絕香港,快點融入。

讀第10班時她已很用功,她也很喜歡當地的教學方法,例如成績是拉勻全年表現,並非一試定生死,故只要肯認真,便見到成果。

當年入讀第10班膽粗粗要求跳班讀政治,獲開綠燈跟高班同學上了一年課,並參加了他們的畢業禮。(由受訪者提供)

他謂女兒是入讀CC後、同步修讀「中學補修課程」,取到中學畢業資格。

補修課程包括數學,因在香港已學過,只要證明到,學校又信你,便可以不必再修,能慳回一點時間。

現計劃在美國找工作的采苗笑言,能在20歲畢業得力於香港中學3年的訓練。

香港讀書壓力大,但真的可以打好英文根底,令我在美國很快適應。到美國第一年因沒電腦,Host不想我打電話回家,結果迫自己要主動識朋友。

她笑謂當年曾因想快點爭取成績,每天讀到深夜12點,曾跟寄住家庭起衝突。

後來溝通後明白美國父母希望你有家庭生活和活動,我們傳統教育不習慣事事說出口,但我用了大半年改變自己。

當年中學交流入住的家。(由受訪者提供)

美國中學令她印象最深是科目很多元化。

我讀私立中學,只有100位學生,師生比例是10對1,上課有很多討論,因我早早鎖定要讀政治,故除了宗教一科外,全部修讀跟寫作、講話相關的科目,也因此習慣要多角度思考及有組織表達,我特別要求讀第12班的政治科,同學都大過自己,令我思想更快獨立起來。

歐生(右二)一家與Host一家合照,當年為他們女兒品行把關的Host-Mom(中)曾競選議員,並貼身指導采苗寫好每篇功課。(由受訪者提供)

細校轉大校

而往後的4年大學生涯,她也感到非常充實。她之後轉到華盛頓州一間位處市郊的社區大學Everett Community College,中國人較少。

CC是小班制,師生關係密切,我常敲教授的門打爛沙盤問到底。無論社區大學或是4年制大學,美國老師都很鼓勵學生要習慣批判、不要輕信資料,這4年我學會分析資料,因幾乎每星期讀超過200頁書。

讀完第10班直接入讀西雅圖的社區大學 Everett Community College,修讀了地質、海洋等科目,並跟同學去作地質考察。(由受訪者提供)

她指,其實在美國讀大學一樣有頗大考試壓力,尤其由社區大學數十人一起上課,轉到大校上百人一班,在讀書模式及考核要求都很不同:

例如同一科我在CC是不斷拿A,但到大校便要一段適應期,也用了一段時間很辛苦去追回成績,並曾主動詢問了每一位教授,他們都肯逐一解畫怎樣考試和讀書。所以只要肯付出,主動求問,一樣可以讀到好成績。

讀私立中學時參加第一個學校舞會。(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英基誕15位IB狀元 讀IB課程入牛津劍橋有優勢?

【延伸閱讀】2017年IB 狀元搖籃 邊間學費最貴?

【延伸閱讀】朱千雪讀書要訣:希望有天學到的知識可以用得上【有片】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