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不準≠黐脷筋 言語治療師拆解黐脷筋兩大特徵【有片】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7/06 16:0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3

分享:

分享:

黐脷筋是個耳熟能詳的名稱,很多人誤解以為咬字不準便等同於黐脷筋。究竟黐脷筋的定義是甚麼?如不治療對日常生活造成哪些深遠影響?透過甚麼方法改善黐脷筋?

言語治療師潘文瑋表示,黐脷筋的學名為舌繫帶縮短症,屬於口腔結構問題。患者的脷跟一般人有分別,會明顯見到其脷底的繫帶較短,把舌頭向前伸,舌尖有機會出現分叉情況(像一個心形般),令到舌頭的活動幅度包括向前、向上等都受到限制。

聽聽潘文瑋的講解,去片﹗

由於舌頭的活動能力和幅度減低,對發音有一定程度影響,包括以下的發音:

  • l音(李、梨)
  • da音(多、袋、大)
  • ta音(太、天)

上述的音,需要條脷向上觸及牙齒背然後回彈而發出的語音。

  • s音(沙、疏、小)
     
  • dz音(蕉、雀)
  • ts音(刷、錢)  

上述的音,需要舌尖與牙齒做磨擦而發出的語音。

除了發音以外,舌繫帶縮短症還可能會影響咀嚼和舌嚥能力。

不少人都感到疑惑,黐脷筋的問題怎樣才算是嚴重?她表示,視乎舌頭可否通常訓練而達到滿足功能需要。舉例說,黐脷筋患者伸舌頭時,舌尖通常無法觸碰到上唇,當接受口肌訓練後,會改善當中的限制,讓舌頭應有功能得以發揮,在這個情況下毋須做手術。

臨床上,有發音問題的患者,當中只有10%與黐脷筋有關,而這些黐脷筋個案中需要接受手術的比例少於10%,換言之,即使有黐脷筋,透過訓練改善問題的機會高達90%。

黐脷筋  有樣睇

她表示,縱使年幼小朋友的舌頭經常呈現心形扯回,也不能100%確定會否對他日後的發音造成影響。根據小朋友發音的成長進程,在3歲前應已能夠準確地發「da」音和「ta」音,若然未能發這兩個音,而且其舌頭有心形扯回動作,可推斷有機會是黐脷筋影響發音。

留意一點,沒有黐脷筋的小朋友,都有可能因口腔肌發展不成熟或其他成長性的因素而出現發音不準,當發現小朋友的發音發展較同齡兒童緩慢,便要安排他們接受評估,及早找出引致發音問題的成因。

言語治療師潘文瑋(攝影:黃建輝)

【延伸閱讀】言語治療師話你知 幼兒常見錯音懶音字 【有片】

【延伸閱讀】BB幾時識講話?嬰幼兒語言發展標準【有片】

【延伸閱讀】言語治療師與SEN孩子同行 餸菜剪碎或影響發音

撰文 : 何寶華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