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玻璃設計師 創作中找到自我價值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07/14 16:59

最後更新: 2017/07/14 16:59

分享:

分享:

經過大自然洗禮的海玻璃,形狀獨特,邊緣已磨滑,很多人以為它用途不大,但海玻璃升級再造導師許瑩芝卻將它設計成各種飾物。

她於2012年開始海玻璃創作,事緣是當時在南丫島工作,與一班同事發現在島上一些人迹罕至的小沙灘有大量玻璃碎片,便想想是否有其他用途。

做了一些research後,原來玻璃碎片可用來製造飾物。

她一直對手作工藝有興趣,謙稱「不是太叻」,為鑽研此技術,特地修讀了珠寶設計課程,希望透過珠寶設計的概念,可令海玻璃設計深化及多些種類。珠寶設計內容包括鑽石切割面、鑲嵌、應用等,她學懂方法後會調校,例如會用鑽石的鑲嵌技巧以及金工技術去加插入海玻璃設計中。

風沙侵蝕變圓滑

海玻璃有一特點,是它的紋理形狀都是天然的風沙侵蝕,她會篩選,刻意選些圓滑的做設計,可避免割手,畢竟是用來做飾物。

海玻璃本質上與普通玻璃無分別,爛了都會割手,只不過長年累月被風沙侵蝕,稜角被磨蝕,一般都不需要再打磨。

海玻璃的藍色多來自啤酒樽,也有綠、啡及白色。(陳偉能攝)

她的設計理念會根據海玻璃本身的形狀而構思,如一些有弧度的,會傾向做一些手鏈和手鈪,符合其獨特的形狀和紋理。

她現在約兩個月外出收集海玻璃一次,每次都不會空手而回。她回想第一次看到整個沙灘都是玻璃時,那種震撼依然歷歷在目。

當潮退時,誇張到可見整個沙灘都是破碎玻璃,這些小沙灘不是康文署管理,也沒有救生員,難免被忽視,我們專找這些沙灘收集海玻璃,一來可清潔沙灘;二來設計環保飾物。

別人的不理解

許瑩芝在收集玻璃之初,家人不了解她在幹啥:「點解阿女經常執一大堆垃圾回來?究竟在搞甚麼?到現在他們全力支持,甚至會陪伴我一起到沙灘收集玻璃和出席工作坊。」

提起最辛苦之處,是如何推廣這個少人認識的手作。

當你去推廣一種新概念時,需要一定時間。

試過擺檔時,有叔叔對她道,這不過是垃圾來啊!在他眼中毫無價值,解釋過後看法依然。

許瑩芝坦言當時是有點灰心的,朋友安慰她:正因為不為人熟悉,這便是要推廣海玻璃的原因,這成為她繼續設計和創作的動力。
 

小時候我唔定性,小學時經常搞搞震,有天放學老師當着許媽媽說:「你個女咁曳,讀書成績又差,佢無用、佢係垃圾嚟!」

她媽媽聽了很不開心,許瑩芝也因此吃了一頓「籐條炆豬肉」,對她小小心靈影響深遠。

海玻璃飾物很有特色,因形狀各異,每條作品也是獨一無二。(陳偉能攝)

與海玻璃等待認同

升中後,學校更懷疑她有智力問題,寫信到教統局要進行智力評估,結果是正常。

可能只是當時我讀書的動力弱,又跟不上功課,令老師有此感覺。

經此一事後,她撫心自問是否「咁無用」,悲觀到只希望捱完中三便算,盡快出來工作。

轉捩點是她後來轉到實用中學就讀,老師用心教導,她順利中五畢業。輾轉工作幾年,又接觸到海玻璃這手作,令她反思一件事,自己與海玻璃是如此相似——正等待別人認同自己,找出自己美麗又獨特的地方。

做海玻璃時,無數次被人說既笨且儍,有那麼多可搵錢的手作不做,偏偏鍾意這一門既辛苦無錢賺的破玻璃。

別人問我為咗乜?我和海玻璃的關係是:大家都是由垃圾至被人認同,搵到自己的價值,這也是我堅持下去的原因。

暑假她會開設工作坊,帶領參加者親身去海灘執玻璃,席地而坐做一些簡單的海玻璃手作。希望他們在過程中,身體力行去愛護環境。

【延伸閱讀】80後創皮革書籤手作 憑產品獨特性月入近10萬

【延伸閱讀】3年為逾百流浪貓尋家 愛心老師賣手作義助流浪貓

【延伸閱讀】領呔變身創意手袋林鄭力撐 基層媽媽一針一綫拾自信

撰文 : 周美好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