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夏令營 港童脫胎換骨學會生活技能

社會 18:10 2017/07/19

分享:

分享:

左至右:參加學生蘇顯棋,郭凱琳,劉紫婷,青年成就香港部副行政總裁劉家駿。(關皓瑜攝)

不少中學生會趁暑假參加不同夏令營或交流團,有中學「港童」參與為期5天的「創業夏令營」,跳出課本,學懂煮飯、洗衣、以至與人相處等基本生活技能及待人處世之道的同時,更學識商業知識,設計出不同的創業計畫,包括改良巴蕉扇而成的「步風雨」風扇、以及長者購物平台等,形容:「做老闆的目標近了一步!」

現年15歲的郭凱琳形容,參與夏令營令自己更獨立,平常依賴父母或家庭傭工的她,不太會做家務,但參與夏令營時,需自己整理床鋪、以前洗衣服只需按按鈕,但在營內需要用手洗、再自行晾乾:「發現自己原來懂得做,那為甚麼不做呢?」

夏令營的其中一個環節,需透過城市尋寳遊戲獲得資金後,再設計晚餐餐單、並煮出來給予評判和組員吃,凱琳笑言:

以前只是直吃,現在才知道是很難!

只懂煮即食面的她,平日亦因怕髒而少到街市,但夏令營要求他們跟街市檔販議價買餸,她難忘自己撈蜆的經驗;在營內煮食時,她被組員吩咐「睇火」,但因不知道米飯需煮多久,以為成功時、嚐一口後,卻發現仍是生米。

(受訪者提供)

除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外,凱琳亦在營內學懂跟不同人相處,她憶述,其中一個環節需組員合作砌車,但組員突然起爭拗、板起臉,跑出會場說不想繼續做,後來有組員主動調解,再經導師指導後,終成功把車砌成。

15歲的劉紫婷,則在夏令營中獲得不少商業知識,她表示學校只教理論部分,但夏令營則教授如何營商,更請來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副教授,為他們各組擬定出的商業計劃作指導;她形容自己少時便很想當老闆,以前覺得好容易,只需入貨後、高價售出,但夏令營令她知道營商原來並非容易,但覺得「做老闆的目標近了一步!」

夏令營的參加者需以小組形式,製定商業計劃並作簡報。紫婷和組員以市面上巴蕉扇的不足為出發點,創作出「步風雨」風扇,風扇更易掌握、風口可360度旋轉,更配備解壓按鈕、噴水、以及電筒功能等,小組參考了市面成本和售價,提出用社交媒體、博客等宣傳產品,最後成功獲得冠軍。

劉紫婷介紹於營內提出的「步風雨」風扇。

16歲的蘇顯棋,對商科非常有興趣,但認爲課本較理論性、單方面,難以應用於日常生活,是次夏令營中,令他們有機會與年輕企業家經驗分享,獲得不少實際經驗,亦學懂批判性思維;初次訂擬商業計劃、嘗試創業滋味的他,其組別希望關注銀髮市場,遂提出專門出售長者產品的「長者購物平台」構思,經指導後,發現中小企不應作價格競爭,應以品質作招徠。

(受訪者提供)

青年成就香港部副行政總裁劉家駿表示,成年人或覺得小童被照顧得太好,自己亦身為人父,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太「怪獸」;他認爲,課堂外仍需學習,以裝備自己成爲更好的人,希望夏令營能填滿這方面的需要。

他認爲,創業精神其實是學懂解決問題,於有限時間和資金,調整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希望將企業家心態應用於未來人生路上:

見到有一個問題,然後行動去處理,找出一個邏輯,再嘗試可行性!

他希望,年輕人有以上心態,思維是畢生受用的,不單止應用於創業,同時適用於日常小事;寄予年輕人「不要『老馮』,take it for granted!」認為家人或政府會照顧自己,期望年輕人可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再用自己努力和汗水,向著目標前行。

「JA敢想敢創夏令營」由青年成就香港部舉行,今年是第二屆,活動是該組織企業家體驗的前奏,共100名學生參與,透過課堂、嘉賓分享、戶外活動和創業體驗學懂真正創業精神。

【延伸閱讀】港媽創業4年開兩曲奇店:老闆就像高級打雜【有片】

【延伸閱讀】善用社交網絡 年輕人簡易創業5招

【延伸閱讀】放棄年薪逾百萬筍工搞運動App 創業格言:Never too 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