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附屬王錦輝中小學 STEM獨立成科培養學生「兩文三能」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7/27 17:4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2

分享:

分享: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簡稱A-School),創校時間雖短,因具備中小學一條龍優勢,校本課程推行OLE(其他學習經歷)和PBL(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致力培養學生「兩文三能」,深受家長歡迎成為人氣名校,去年報考人數更突破4,000人,足證其受歡迎程度。

問及學校有何吸引之處?去年接任小學部校長的資深教育人士林克忠表示,學校主張愉快學習,提供彈性及靈活的學習環境給學生,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領域涉獵,培養及滿足小朋友的求知欲望,找到自己的興趣,

我們不希望帶給學生壓迫感,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希望帶給學生高成就和滿足感。

林克忠校長指,學校致力培養兩文三能的學生。(陳智良攝)

林校長介紹,學校課程設計廣闊,除基本的8個科目外,還加入了「綜合科學」(Integrated Science)及獨立成科的STEM課程。

與其他小學不同的是,A-School的STEM課程不是純粹玩機械人的,而是具前瞻性,透過探索、學習及完善自己的設計,並以project形式完成。

配合STEM課程的還有資訊素養科,課程内容不是教應用程式,而是進行編程教育,並配合OLE學習,學生過往都在資訊科技比賽中屢獲殊榮。林校長透露,學校下學年更會將STEM課程與資訊素養科結合成「STEAM Plus C」,加強學生的創意及解難能力。

學生以生動形式匯報作品。(相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校本課程上,學校主要推行OLE(其他學習經歷)和PBL(問題導向學習),其中OLE是將多元智能發展課程納入常規課堂,包括英文話劇、中文創意寫作、摺紙、跳繩和攀石、程式寫作等,幫助同學找到自己的興趣,建立內驅力去學習。

PBL則會在每年6月份考試結束後,進行為期三星期的學科探究活動,不同年級的學生會按不同主題,進行自由探究活動,在研究活動後,最後他們會以不同方式進行匯報,如話劇、展覽等等。

課程靈活彈性 按學生能力分組學習

小學部每級有5班,每班30人,林校長表示,因學校具備龍校優勢,沒有呈分試的壓力,考慮到每個學生程度不同,因此課程上會執行小組教學,學習能力高的學生更可以獲跳科甚至跳級學習,

有些同學可能數學特別厲害,五年級已到中學程度,便可以在時間表上調整,那些同學可以到中學部上課,這也是我們中小一條龍的長處。

他舉例稱,有個五年級的同學成績特別優異,學校安排他到中學部上課,他今年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可以名列前茅。

學生到柬埔寨探訪。(相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除OLE和PBL外,境外學習也是教學重點,學校會舉行不同主題的境外學習,讓學生自由參與,透過服務、體驗不同國家文化,更有機會外地生交流。

每年3月份,學校會訂下不同主題,四至六年級的學生會有一星期到境外學習,透過不同主題擴闊視野,學生過去曾到訪柬埔寨的孤兒村,又曾到日本探索防震工程原理。

而在今年學期末,林校長更親自帶隊前往西伯利亞,跟學生們一起去看長毛象的骸骨,但無法參加的學生也能參加學校其後安排的日營或宿營。

林校長領隊到西伯利亞。(相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林校長自去年上任以來,更着力與學生的溝通,他會定期與學生共餐,間中更會邀請名人來校與學生進餐交談,學生更親切地叫他「MR P」。訪問當日,有個學生上前擁抱他並說悄悄話,原來林校長約他食雪糕被放飛機,學生主動向他道歉,並約定再聚。

校長談栽培VS催谷

A-School都有不少資優生,問到有家長特意帶小朋友去做資優評估而增加獲錄取機會,林校長表示,優測試並非要入學而設,而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設,他並不鼓勵家長為了提高入學競爭力,而特意去做資優測試,應該就小朋友的潛能、興趣去培養他們。

A-School的學生精通兩文三語,多才多藝。(陳智良攝)

他強調,相信學生獲錄取入學校後,在「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下,為學生提英文、中文及資訊科技三能平衡發展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兩文三能」。

時下的小朋友被稱為繁忙兒童,家長是栽培還是催谷?林校長稱,家長是栽培還是催谷小朋友,視乎家長是否按照小朋友的興趣及心智發展去培養,

栽培是要切合小朋友的成長需要,家長互相配合,以小朋友為本。

他感慨地稱,以往曾經遇過很多真實例子,有家長強迫子女去學琴,豈料孩子考獲8級後便說:「我以後都不再彈琴了」,因為彈琴是家長的想法,而不是孩子自己的興趣;假如小朋友是自己選擇的,家長便要鼓勵小朋友要堅持下去。

【其他熱話】浸大附屬王錦輝中小學 校長親述面試4大收生標準

【其他熱話】英華小學收逾5千份報名表 32人爭一個學額

【其他熱話】播道書院小一入學簡介會 面試着重考生哪方面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