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年收新界閒置地 測量師︰太理論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7/27 07:30

最後更新: 2017/07/27 10:44

分享:

分享:

港大團隊建議,政府宣布在2047年收回新界未被開發或閒置的土地權益,並改善現時補地價計算模式,增加發展商開發新界土儲的誘因。但有測量師指建議太「理論化」,實行困難。

研究團隊提到,新界土地地契將於2047年到期,建議政府宣布,於該年收回私人未開發或閒置的新界土地,但須改變補地價機制,給予發展商更大的發展誘因,估計可釋放多達1,000公頃土地供應。

是次研究費用由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出資,曾任測量師學會會長、香港地產商會及建造商會顧問的鄒廣榮指,發展商補地價發展新界土地不多,政府設下死綫,可發出清晰信息,讓發展商盡早規劃,但指建議不影響私人業權,因為屆時地契屆滿,政府有權不給予續約的「酌情權」。發展商補地價發展一直偏少,釋出的單位數字視乎補地價機制能否改善。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陳昌傑質疑,建議太理論化,地政總署需逐幅檢視閒置土地,成本巨大,土地亦可作臨時用途,避開收回土地。他又指,補地價機制有效,毋須為發展商提供額外誘因。另一測量師劉振江亦擔心難以界定「閒置」定義。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認為,市區閒置的軍營及高爾夫球場,較水塘及郊野環境更適合發展,亦可從棕土入手,「棕地都是可考慮發展房屋供應的土地,但要興建居屋般的可負擔樓宇。」

報告又建議,當局應成立一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常設決策機構,為持續土地供應制定策略性規劃,定期向公眾公布長遠發展規劃的方案,相信可以減低樓價波動及增加人均居住面積,亦能避免因政府換屆或相關因素影響持續的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