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半數器官移植病人無依指示服抗排斥藥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7/31 16:16

最後更新: 2017/07/31 16:16

分享:

分享:

左至右為香港移植學會會長李威廉,病人謝先生及張小姐,香港移植學會前會長翟偉良(經濟日報記者攝)

香港移植學會、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及香港肝臟移植協會康會發表首個「器官移植病人服藥習慣意見調查」,結果發現接近一半病人沒有按醫生指示服用抗排斥藥物藥。

調查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心於去年7月中寄出問卷,訪問曾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或其家人,收到529個回應,當中9成受訪者了解沒有完全依指示服用抗排斥藥的後果,如增加器官排斥風險和減低移植器官存活率等,48%病人卻「明知故犯」,於週末和晚上時段,食漏藥的情況尤其嚴重。

器官移植病人必須每日服用抗排斥藥物抑壓免疫系統,減少移植器官所受的攻擊,避免衰竭。鈣調磷酸酶抑制劑(CNI)為大部分移植病人終身服用的必要藥物。逾9成受訪者有服用CNI,而每日需服用藥物數量中位數為6種。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李威廉醫生引用外國調查指出,不按指示服藥導致移植腎臟衰竭個案有36%,強調病人應依指示服藥,珍惜得來不易的移植器官。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48%受訪者未能依指示於空腹狀態下服用CNI,而原因為服藥要求不配合生活飲食習慣,或因工作關係以致飲食不定時,或是健忘等。

香港移植學會前會長翟偉良說,現時多數病人服用傳統CNI,即早晚各一次,可能是依從性偏低原因。他認為目前治療趨勢為簡化服藥程序,改為早上服用一次CNI,以改善病人依從性。不過翟指新配方比較昂貴,需視乎病人醫藥預算以開藥。

他指出其他方法包括增強病人教育,或提供電子藥盒、手機應用程式等以提醒病人服藥。

張小姐2008年接受腎臟移植及手術,當初盡力有依照醫生指示服藥,但其後工作繁忙,間中需出埠工作,導致難以準時服用CNI。她說,「要記住即使食藥其實很大壓力」,有很多規範和種類,她又舉例說,服用CNI前2小時和1小時後均不能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