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會計轉戰教育創「移動課室」 啟發孩子自主出路
發布時間: 2017/08/10 17:3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1
四面牆的課室困住了甚麼?80後教育創業人陳曉慧(Natalie Chan)認為,困住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困住了出路選擇。
她曾任職德勤,數年前辭職教書,方找到真正志向,去年更創辦教育start-up自由學園(Own Academy),冀助學生掌握學習、擇業的「自主權」。
沒有傳統學科課程,沒有固定教學地點,她設「移動課室」帶青少年到全港體驗現實生活,請各行專家身教,目的助他們找到學習目標及動力,發掘適合自己的出路。至今有近200學生參加,更曾短期吸引到一名12歲全職學生。
烈日下,14個7至13歲的學生剛聽完泳褲品牌創辦人Adam的創業心得,自己用手機app探路,步行向「移動課室」的其中一站--海事博物館尋找設計靈感。陳曉慧在旁沒限制隊形,也不高聲提醒,
需讓他們學會留心,自覺跟上隊伍。
辭德勤教書 創辦自由學園
這是自由學園夏令營其中一天。午飯在社企餐廳解決,由負責管理開支的學生付款,下午到訪時裝店,由Adam講解如何用8個月將理念發展成上架商品。最後學生的畫作被掃描到泳褲模板上,逐個介紹構思。陳曉慧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定價、目標客群、銷售渠道等,讓他們各抒己見。
「Ownership(自主權)」是這間另類學校冀為青少年的未來播下的種子。1987年出生的創辦人陳曉慧讀過本地、國際學校,美國南加州大學讀工程畢業,曾在會計師行德勤任職IT審計,怎看都是不少香港家長眼中標準的好出路,惟今天她回想起來,卻形容自己只是盲目跟隨。
少時我沒有主見,學習漫無目的,曾感到十分遏抑;找工作也是出於家人鍾意我搵大公司。
踏入社會3年,她愈來愈發現工作不適合自己,更喜歡面向社會、面向人的工作,
我不相信自己做的工作,不相信就無法做出好成績,不開心。
她意識到優良的教育似乎未能裝備自己去應對人生,學校所學與實際工作所需技能亦有很大出入。帶着疑問,她對教育產生興趣,辭職到國際學校任助教2年,並報讀香港大學教育碩士課程,將於今年畢業。惟她發現即使是標榜因材施教的國際學校,在固定的課程設置及課室的範圍內,能達到的效果仍有限。
摸索過後,陳曉慧決定創辦自由學園,主張讓青少年透過體驗現實工作,先理解為何需要學習某些學科,助他們從內心發掘學習動力及適合自己的職途。
大學畢業後我用了近7年才找到對的路,我希望能令年輕人更早醒覺,並知道除了醫生、律師、銀行家,還有其他職業選擇。
不分學科 主題項目串聯知識
她聘請各行各業超過200位專家擔任導師,將「課室」設於其工作地點或香港街道上,讓學生親身體驗創業、寫code、做木工、拍視頻製作內容、回收再造物資、大型表演的後台運作等工作,課程涵蓋創業精神、社會及環保公民意識、創意設計、正念、團隊精神等範疇,為學校教育與社會實際運作之間建立橋樑。
自由學園不分學科教學,而是以主題項目串聯知識。陳曉慧指導學生研究被遺棄動物問題、如何設計賣得出去的燈具等題目,從蒐集資料、篩選有用資訊、做問卷、找資源等方面啟發思考。
她認為,今天很多知識透過互聯網唾手可得,更重要是懂得如何分辨正確資訊、運用知識、與人互動,培養隨時隨地終身學習的能力。
她夢想令這種教育模式成為新主流,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新的教育選擇,目前則主要經營課外、周末、假期和一對一課程,並正與中小學洽談,冀成為其教育夥伴。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80後創移動課室 走遍全港上堂」
【延伸閱讀】港大生創補習配對平台 供學生用手機問功課